針對這個問題,大家可以先看一個例子。
之前 oppo 推了一款紅色背殼的手機。
第一步先是請楊冪拍了一只《你是我的小冪 PHONE》的小視頻,然后做微電影的獨家首映;
第二步是在線上限量發售楊冪同款手機,號召粉絲去買;
第三步是將楊冪同款的紅色手機升級為新年限量款,與《時尚芭莎》和蘇芒合作,推出新年禮盒,送給各種明星作為新年禮,找了古力娜扎、張一山、小宋佳等一眾明星曬微博;
第四步是為另一位代言人楊洋拍攝了《小人國奇遇記》的微電影,繼續推動新年特別款手機的熱度;
第五步是用各種資源來統一推廣新年促銷話題,#新年正當紅#。
一款在功能上沒有任何改進的手機,就換了一個手機殼,居然被 oppo 玩出了這么多花樣,在元旦和春節這個促銷季,能隔三差五不斷制造新的社交媒體話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這就是節奏感設計的比較好。
蘋果手機也出過紅色款,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去搜下看蘋果在營銷上做了什么。
然后你就能發現,做好品牌宣傳時,很重要的一點就是
把握傳播節奏感。
節奏感能讓營銷持續地保持在一定的熱度上,否則即便是像蘋果這種自帶「腦饞粉」流量的品牌,推出一個重磅產品,熱度可能也就維持一個星期,很快就過去了。
那么問題來了,傳播的節奏感該如何設計?
第一種節奏,叫做遞進,也就是晉級。從全國海選,到城市冠軍,再到全國十強,全國五強,全國冠軍,選秀節目最常見的一種圍繞賽制而設計的傳播節奏。它的好處是能形成一種讓消費者持續關注的吸引力。比如當時特斯拉剛問世的時候,中國區有一個叫宗毅的消費者,宣布要開著特斯拉從北京到廣州,打通南北充電樁之路。他每到一個城市,就會吸引一次媒體的報道。
第二種節奏,叫做分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