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facebook的運營技巧。
1.判斷平臺是否適合你的行業或者產品
經常會被問到的問題:派派,我是做大型機械的、做化學品的/做情趣用品的/做包裝袋的/做 XX 的適不適合做 Facebook?做 ins?做領英?等等。以下是判斷思路:
1.1 同行(國內外)是否有做?做到了什么程度?
1.2 平臺是否是上升趨勢?有無其他相似平臺競爭?平臺的調查報告閱讀,比如該平臺用戶的人口學特征(年齡、性別、文化等等),是否契合自己客戶的特征畫像,契合多少?(比如 Pinterest 女性用戶多,像大型機械、車輛配件等就不適合(相關采購從業人員或者消費者購買人群少),不適合的平臺花費的時間和精力前期很少或者沒有就可以。
1.3 深度采訪已合作客戶和消費者。
除了本身人口學特征外(比如該行業從業者的男女分布、年齡分布)他們平常把時間花費在了哪些平臺、APP、興趣愛好、通過哪些方式你們建立了合作(學會對成功或者失敗的案例復盤),給這些客戶打上標簽。這些事情是必須長久做的,有助于保持市場敏感度以及優化成本投入。受眾定位這個地方舉個被實際操作過的例子說明此處的重要性。
背景:周華健演唱會的門票滯銷,渠道獲得低價大量門票進行轉賣獲利。
分析:聽周華健的歌的人年齡應該 60 后或者 70 后,少部分 80 后。門票價格不低,買得起票的人大部分都有房有車,生活消費水平不低,男性居多。所以銷售人群定位在高端的車友群、房屋業主群。要是再細分可以是某款類型的車、房等。渠道和方式就是相關的論壇、貼吧 以及和 qq 群群主溝通合作作為群福利。
最終結果是賣了 100 多張票,包括 10 多張 VIP。(省略了一些具體操作內容)這個就是一個精準定位的案例。
案例是從產品進行反向定位消費者,當然我們足夠了解了我們的客戶,給他們貼上相關的標簽時,你會發現越往后越發事半功倍。這是成為高級運營的一種必備能力。
只要你接觸足夠多的客戶并刻意觀察和分析、總結就可以明白你的受眾應該怎樣定位,定位之后如何推廣。再比如,
我現在剛做自媒體,讀者大多是外貿人、跨境從業者、內容運營人員。我以接觸過的外貿人舉例,業務人員和外貿經理女性多于男性,對電腦操作知識偏弱,大多習慣用 360 安全或者極速瀏覽器,喜歡美劇,逛外貿圈和知乎,認可的外貿講師比如 Jac、料神、索菲等,關注了哪些公眾號,在哪些群活躍等等。以后要做的動作必然就是在外貿圈、知乎等平臺活躍,注冊 360 站長平臺,針對性做網站優化,嘗試和大 V 互推合作等等,都是在你了解受眾的基礎上做改進和優化。
目光轉移到國外市場,研究客戶和消費者把時間花費到哪里了,在什么情境下做了什么判斷等等是我們一直都需要著重看待的問題,也是我們是否選擇該平臺發力的重要決斷標準。
1.4 平臺規則的制約。
像 FB 平臺仿牌、藥品、情趣用品等不能做廣告(具體在廣告政策環節會講解),如果你的產品屬于黑五類或者其他灰色擦邊產品,需要特別注意平臺規則。但是一些新興平臺初期往往規則不健全,會容易‘鉆空子’,比如現在的抖音,曾經跳一跳小程序火的時候,一個賣掛的采用軟件批量自動化往抖音發賣掛的小視頻教程,同時給微信號導流。這種批量自動化發垃圾信息的手段在大多數社交平臺都出現過。讀懂規則,測試邊界,風險意識是剛接觸平臺最需要注意的事情。
1.5 全新進入一個行業,沒有任何歷史數據可以借鑒。這種情況需要借助一些第三方的工具和數據,比如谷歌趨勢、Facebook 商機大數據、行業資訊數據報告、海關數據等等。此處不展開,挖坑谷歌教程。
總結:按照這樣的思路進行判斷你的行業和產品適不適合在某個平臺上長期發展。針對 FB 來講,大多是適合的。不僅是產品,還包括各種服務,物流、教育、旅游等等,甚至我還輔導過一個風水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