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廣告和Google廣告很難去比較到底誰的效果更好,關鍵是了解兩個平臺的區別,從而制定出適合平臺特性的廣告策略,達到不同的營銷目標。
下面我們從幾個大的方面來對比一下兩個廣告平臺(這里先不討論谷歌展示廣告和YouTube廣告);
1.主動和被動大家都知道Google廣告是根據用戶搜索的關鍵詞投放相應的文字廣告,Facebook則通過人口數據,興趣數據和行為數據等把圖片/視頻廣告投放給目標受眾。
谷歌廣告是客戶主動來找你,而fb廣告則是你主動去尋找客戶,這是兩個渠道最本質的區別。在一定時間內,用戶在Google上搜索某些關鍵詞的次數是有限的,假設某個行業的關鍵詞每個月搜索量才1萬左右,哪怕你預算調得再高,完美理論狀態下,你的廣告也只能觸及1萬個客戶,但是實際上,當時真的只有1萬個人對這個產品有需求嗎?
很多潛在客戶可能只是暫時沒有購買的計劃,也有可能通過其他途徑發掘產品。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就可以用社交媒體主動去覆蓋搜索引擎所覆蓋不到的潛在客戶,增加市場的滲透率。
Google廣告更適合一些比較標準化,認知度較高的產品,Facebook更適合比較新奇的產品,消費者可能完全意識不到有這樣東西的存在。
fb可以從很多維度定位受眾,人口/興趣/行為。。。特別是用戶的興趣愛好和行為,這方面fb比谷歌擁有更加龐大而且完善的用戶數據,而且fb廣告可以多重用戶數據疊加來幫助廣告主定位到更加精準的受眾。
只要你有比較清晰的用戶畫像數據,通常情況下都可以在Facebook的detailed targeting里找到自己的目標用戶。
但也有可能你的產品比較偏門,Facebook廣告后臺里面找不到合適的用戶標簽,只能做一個大范圍的定位,無法定位到精準目標人群。
如果遇到這樣的問題,可以利用你的歷史用戶數據來建立lookalike audience,讓Facebook主動幫你尋找跟你目標用戶相類似的人群。
在選擇廣告平臺之前,最后先上兩個平臺,做一下關鍵詞調查和定位標簽的調查,以此來判斷哪個渠道更適合推廣你的產品。
2.營銷階段和目的不同做營銷的朋友應該知道“營銷漏斗”這個概念,大多數消費者都會經歷至少3個階段 - 認知/考慮/轉化,這個概念也稱之為用戶之旅。
可以這么說,
這個世界上,所有的營銷推廣方式都逃離不了營銷漏斗,包括谷歌廣告和Facebook廣告。
Google廣告可以通過一些產品/品牌相關的關鍵詞,或者說帶有交易性質的關鍵詞來鎖定具有購買意向的潛在客戶,它更靠近轉化端。
人們在瀏覽Facebook的時候狀態是完全不一樣的,當時并沒有購買產品的想法,甚至沒有意識到自己有什么需求。如果想通過Facebook廣告直接帶來大量轉化,你可能要把眼光放的更遠一點,分層次,運用不同的內容和廣告形式,從營銷漏斗的頂端一步步地影響消費者達到最終的轉化階段。
Facebook當初在設計廣告賬戶結構的時候就依照營銷漏斗的模型:
大多數人在最初發現一個品牌的時候,并不會立即購買,可能是他當時沒有購買計劃,也可能是他對你的品牌還不信任,對你的產品有疑慮,往往需要一些時間去做調查,產品的價格越貴,考慮的時間就越長。任何廣告和推廣渠道都很難一觸而就。
有的人可能會疑問,國內有那么多跨境電商公司,通過獨立站+Facebook廣告的形式出單不是挺多的嗎?
這個非常看產品,僅憑Facebook marketing廣告(注意,這里不包含remarketing)有很好轉化的產品一般有以下幾個特點:
- 屬于沖動性購買,用戶幾乎不用做什么調研;
- 最好跟興趣愛好相關的;
- 單價低,用戶不用考慮很久;
- 復購率較高;
- 品類里一般沒有什么品牌,用戶也不用考慮是否品牌;
- 一般用戶傾向于網上購買,線下購買比較少,亞馬遜同類產品也比較少;
貨值太高,客戶需要在特定時期/場景下才會有需求的產品,一般Facebook廣告的直接轉化效果都不會太好,
想要做好Facebook轉化廣告,剛開始測試在一定時間內要有足夠的轉化數據,也就是意味著有的產品剛開始可能要投入比較大的預算,給Facebook系統足夠多的時間去尋找有購買意向的用戶,才能知道這個產品的轉化到底好不好。
此外,如果Facebook廣告能搭配limited-time offer轉化效果會更好。
Facebook廣告的用途絕不僅限于短期轉化,它可以用來打頭,建立品牌/產品意識,營銷漏斗就是一個流量的漏斗,漏斗上面進來的水量不多,下面出來的水會多嗎?
Facebook廣告還可以用來再營銷,多次跟客戶接觸,加深客戶對于產品/品牌的價值認知。
總之,Facebook的推廣用途可以更多樣性一些。
4.費用單單看點擊費用和展示費用,fb廣告費用要比Google廣告劃算多了,這也是為什么很多初創小公司更青睞Facebook廣告。這幾年谷歌廣告的競爭越來越大,有些行業動不動點一次就上百毛爺爺,用同樣的錢,facebook廣告能換來幾倍的流量。
不過fb廣告不能像谷歌廣告那樣做靈活的出價調整,比如你發現某個地區,某個時間段非常多轉換,你可以設置把大部分的預算花在某個時間段或者地區。(注意,Facebook廣告的schedule和谷歌廣告的bid adjustment是兩回事)。
Facebook廣告的CTR普遍比谷歌搜索廣告高,即使拉上谷歌展示廣告和YouTube廣告,Facebook還是完勝。
谷歌關鍵詞廣告更適合單價高的產品,還有B2B外貿。
5.轉化效果前面有講到谷歌廣告更容易帶來短期的轉化,fb廣告的受眾沒有明確的購買欲望,按常理來說,谷歌廣告要比facebook廣告的ROI更高。
但是,我們不能只看表面的數據,而誤判fb廣告的貢獻值,有很多種原因導致無法追蹤fb廣告的真實轉化效果。
你的Facebook廣告效果不好,也可能是你的廣告內容不好,定位方式不對,沒有發揮Facebook真正的力量。
Facebook廣告還有一個優勢就是可以針對不同的轉化目標進行自動學習,把廣告投放給最有可能轉化的人群。谷歌廣告目前在這方面的優化才剛剛起步不久,之前只能針對點擊次數優化。
理論上來說,谷歌廣告引來的流量,或者說搜索引擎引來的流量質量是要比社交媒體的質量高,但是這里也有一些特殊情況。
注意,高能來了!
用戶在搜索引擎上搜一個產品的關鍵詞,是帶著相對明確的需求,雖然可能關鍵詞上不會體現出來,但是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比如這個產品多少價位合適,體積大小,什么顏色,用戶會根據前期的調查和個人的生活經驗有一個大概的預期,如果你的產品在某些屬性上更用戶的預期相差太大,或者跟行業整體水平相差太大,除非有非常精準的長尾關鍵詞跟你的產品匹配,否則大概率搜索廣告是很難有轉化。
因為在搜索狀態下,用戶的思維是相對緊閉的,如果用戶是在電商平臺上搜索產品,這種現象會更加明顯,用戶會更加急于達成已經確定的目的。假設我只想找一個普通的咖啡杯,只要50個大洋,你給我推一個100多大洋的咖啡杯,可以自動攪拌,看上去是聽有用的,不過不好意思,我現在不需要,我也沒有時間去了解你的產品。
但是如果你某一天通過社交媒體廣告,用視頻的形式比較生動直觀地給用戶展示產品的獨特價值,用戶或許會感興趣,多了解一點,因為在社交媒體的狀態下,人的思維是相對開放的,更容易接受新的東西,新的想法。
這也是為什么開頭說到,谷歌廣告更適合一些比較標準化,認知度較高的產品。Facebook更適合比較新奇的產品。
做過海外眾籌的朋友應該知道,給眾籌項目引流幾乎都是用Facebook廣告,很少人用谷歌廣告,用戶想這幾天就購買,你覺得他會等你項目眾籌幾個月,甚至還不確定你的產品能不能出來,功能是否完善?
Facebook廣告和Google廣告不一定非要“二選一”,大多數產品都可以同時在兩個平臺上推廣,他們各有各的優勢,可以達成不同的推廣目的,甚至可以相輔相成來加大轉化的幾率。
此篇回答會持續更新,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我的知乎,如果覺得我的回答有幫助的話,請點個贊同。
我是Tony,我不是什么都懂的大神,只是喜歡用營銷底層邏輯來分析海外市場推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