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里這個人,叫做Frances Haugen,37歲,是一名來自美國愛荷華州的數據工程師,擁有計算機工程的學士學位以及哈佛的商業碩士學位——但這些都是次要的。
她現在被全世界的媒體稱為“Facebook的吹哨人”。
她曾經是facebook的雇員,在工作期間復制了數萬頁facebook內部研究資料,隨后辭職并舉報了自己的前東家,然后在采訪里表示:
1, Facebook的平臺排名算法存在“系統性”問題,算法會把
讓人憤怒的內容推送給用戶看,讓人變得極端,而Facebook管理層明知道這個后果,仍選擇繼續使用這個算法,來讓公司獲利更多。
2,如果你刷facebook五分鐘,只會看到大概一百條內容,但你要知道,它有成千上萬條內容可以向你展示。根據facebook的算法,它會把那些你更愿意爭論的內容推送給你。
它自己的研究表明,那些充滿仇恨、分裂、分化的內容,比起其他情緒,更容易激起人們的憤怒,也更容易引起人討論。
所以你接觸到氣人的事情越多,你的互動就越多,而
你越憤怒,他們就越賺錢。3,是的。Facebook已經意識到,如果他們把算法改得更安全更平和,人們在網站上花費的時間就會減少,他們點擊的廣告就會減少,他們賺的錢就會減少。
所以他們不會這么做。
4,當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憤怒、仇恨、兩極化內容的信息環境中時,它侵蝕了我們的公民信任,侵蝕了我們對彼此的信心,侵蝕了我們想要關心對方的能力,可以說今天存在的Facebook版本正在撕裂我們的社會,并導致世界各地的種族暴力。
它本質上放大了我們人性中比較壞的那一面。
5,因為
極端的內容才會得到更多回復,facebook的算法甚至影響了一些民主國家的執政方針。比如Haugen手上就有一份內部文件,文件說歐洲的主要執政黨向FB投訴,說FB影響了他們的決策:
“(facebook的算法)讓它們在執政中不得不偏向更極端的政策立場?!保ㄒ垣@得更多回應)主持人總結:“所以歐洲這些政黨等于在對FB說,你們的算法正在改變我們領導國家的方式?!?br>
我補充一點。
其實歐盟對于美國這些互聯網巨頭的擔心也不是一天兩天了。
之前Trump還是美國總統的時候,被美國各大互聯網公司聯合封殺,不讓他說話,美國自由派一致叫好,然而歐盟領導們卻覺得不寒而栗:
當世界主流互聯網平臺,全部都是美國公司并且沆瀣一氣時,其他國家到底該怎么辦?
他們越過起訴,越過彈劾,越過法律審判,直接在三天之內封殺特朗普,讓特朗普在互聯網上消失,特朗普毫無辦法。
時任德國總理默克爾,首先覺得這件事是有問題的:
封禁美國總統賬號這件事,怎么都該交給法律去做吧?
怎么能美國公司管理層開個會,就把這個人完全封殺了呢?
她沒明說的是。
今天他們封殺的是美國總統說話的權利,明天德國總理和他們意見相左,會不會也找個名頭把我們封殺了?
法國財政部長Bruno Le Maire也非常震驚:
“推特單方面就做決定把特朗普封禁了?所以是互聯網寡頭公司,在監管互聯網世界嗎?”
相比各國家高層,歐盟官員說的就明白多了。
比如歐盟委員Thierry Breton直接了當地表示:
這些大公司CEO直接就把美國總統的話筒給拔了,這正證明了他們不受限制的權利,以及我們現在監管不足。
而Manfred Weber則打開天窗說亮話了:
我們絕對不能讓FB和Twitter這種美國大公司,決定我們歐盟能做什么說什么。
然而最后他們還是沒有辦法,只能繼續隔三差五找美國互聯網巨頭要罰款,然后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了事。
最后:
雖然這位“吹哨人”舉報的是facebook。
但她說的。
“故意推送讓人生氣的內容給用戶看。”
“靠讓用戶互相吵架獲得流量賺錢。”
“鼓勵用戶發表極端觀點,催使人采用極端方式處理問題?!?br>
“甚至影響民意,影響司法和政治?!?br>
其中除了影響政治不談,其他每一條似乎都能在國內找到更夸張的案例,乃至于我昨天把這新聞發到微博上以后,所有的評論都在@來去之間.....
有網友直言:
“論讓人生氣,Facebook見了微博得叫爺爺?!?/b>
而我的感受是:
現在被舉報的是Facebook,但其他的社交媒體平臺又有哪個干凈呢?
我們早就進入了賽博時代,但我們顯然還沒做好在賽博時代生存和生活的準備。
維基解密說,2016年美國大選以及英國脫歐公投,全都是FACEBOOK刻意引導出的結果。而我的判斷是,一家全球壟斷的科技公司首腦,能影響能決定的,可能比一國元首還要多——而且他不用像一國元首一樣受到重重監管,也沒有任期限制。
賽博世界日新月異。
未來會是什么樣,讓我們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