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企業的全球化戰略有一個漸進的發展過程。從初始階段到完全的國際化經營階段,國際企業的經營戰略可以歸納為以下四種:產品出口戰略;契約協議戰略;對外直接投資戰略;國際戰略聯盟。這四種戰略表現了國際企業的縱向成長軌跡,但四者又不是可以完全相互替代的關系,而是既相對獨立又相互依存的關系。
n[編輯]
產品出口戰略不僅為試探國際市場行情的中小企業所廣為采用,對于大企業,這一戰略也是國際經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其最重要的意義在于,它是全球化戰略的起點,為更深層意義上的國際合作奠定了基礎。
n 對于大多數國際企業而言,通過出口直接參與全球經濟競爭依然是一項重要的戰略。然而維持國內生產基地,大力推動出口的本質特征已發生變化。比如從本土出口越來越少,而從建在其它國家的工廠的出口卻在增加。這證明在全球經濟市場中出口戰略的日趨復雜性以及這一戰略與其它戰略之間所存在的密不可分的關系。
n ·
優點 n 1、增強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降低了國內市場萎縮所造成的不利影響。
n 2、通過將國內產品直銷海外,企業可保持對研究、設計和生產決策的很高程度的控制;而若生產設施分建在世界幾個地區,或企業與國外公司有某種形式的經營瓜葛,這種宏觀控制關系就不分有這樣牢固。維持對研究與生產決策的緊密控制,對企業至關重要。因為這有利于保護關鍵性技術,并促進產品快速更新換代。
n 3、 出口戰略使企業能夠保持國內生產規模,繼續利用國內生產資源。
n ·
缺點 n 1、企業必須對付外國市場的各種障礙,如關稅及各種形式的非關稅壁壘等。
n 2、匯率方面的不定期波動也使得國內企業在出口貿易上面臨風險。
n 3、國外進口商保持成功的合作關系比較困難或代價高昂。
n 4、出口所需支付的各種名目的開支也會加重企業的負擔。
n[編輯]
通過簽訂合作性契約協議這一貿易關系形式可以使企業無須在外國領土上進行大規模資金、技術投入也能在國際市場上分獲一杯羹,成為國際企業實施全球化戰略的又一選擇。這種戰略在用來避開外國政府設置的進口限制或投資障礙等方面成效卓然,同樣也是國際企業建立更高層次的戰略伙伴關系的前奏曲。
n 目前國際上通行的合作性契約協議主要有許可證貿易、特許經營和分包這三種形式。
n
1.許可證貿易 n 指通過簽訂許可合同(Licensing Contract),由享有專利產品、服務或技術的輸出方將一定限度的生產和銷售權出售給輸入方,輸入方支付給輸出方專利權使用費。
n 國際許可證貿易最初是在不同國家中的壟斷企業之間進行,互換許可證以避免二者在競爭中形成直接沖突。最近在高新技術企業中,許可證貿易成為彌補研發費用的有效途徑。
n ·
優點:
n (1)不必耗費大量投資即可從現有的產品或技術中獲利。
n (2)它是穿透國外市場障礙的有力武器。
n ·
缺點:
n (1)控制程度低
n ?。?)培育競爭對手
n
2.特許經營(Franchising) n 是許可證貿易的一種變體,特許權轉讓方將整個經營系統或服務系統轉讓給獨立的經營者,后者則支付一定金額的特許費(Franchising fee)。
n 在美國,特許經營正成為增長最快的貿易形式。
n ·
優點:
n ?。?)它是不需大規模資金投入即可打入國際市場的十分快捷的方法。
n ?。?)通過出售一攬子特種經營權,提高了特許專業公司的知名度。
n (3)特許經營使用費往往被記入到企業所收到的u201c預付款u201d中,可以說這是企業所獲得的一筆十分可觀的額外營業基金收入。
n ·
缺點:
n ?。?)特許經營主要適用于那些服務行業,而對于高技術產業或一般制造業則不適宜,也很難推而廣之。
n ?。?)與許可證貿易相似,一旦特許經營協議簽字生效后,管理上也易于出現失控現象,特別是在發展中國家,由于政府干預經濟或政局不穩等給監控當地經營活動帶來困難。再則,文化和語言障礙也有可能抑制特許經營在國外的有效發展。
n 3.
分包(Sub-letting) n 是指一家企業將一具體的生產任務或將企業某一經營部門承包給另一家公司。
n ·
優點:
n ?。?)精悍主業
n ?。?)降低成本
n (3)獲得技術競爭優勢。
n ·缺點:
n ?。?)自身生產能力的弱化,以及引致辭的將來企業整體運營的靈活性和管理控制能力的下降。
n ?。?)生產經營的空洞化。
n[編輯]
對外直接投資(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簡稱FDI),是指企業在國外進行的以控制企業經營管理權為核心,以獲取利潤為主要目的的投資。其最大特點是投資者對所投資的企業擁有經營控制權,即投資者在所投資的國外企業中擁有控股權,能夠行使表決權,并在經營管理中享有發言權。
n 對外直接投資已成為世界經濟全球化的主要發動機。對外直接投資的蓬勃發展主要得益于世界宏觀經濟環境的穩定,信息技術革命的日新月異,貿易自由化、投資自由化以及金融自由化的不斷推進,只要這一趨勢不變,國際企業的對外直接投資仍將作為全球化的引擎,推動世界經濟向前發展。
n 國際企業通過對外直接投資進行擴張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采取新建(Greenfield)的辦法;另一是兼并和收購(Mergers and Acquisitions)的辦法。
n
1.新建企業(綠地投資Greenfield Investment) n 即獨資企業,其所有權全部屬于投資者,投資者提供全部資金,獨立經營,獲取全部利潤。
n ·
優點:
n 有效克服進口限制,比出口能更深入地打入目標國市場,營利機會要比使用許可證貿易更多。并且可以更深入地熟悉當地的銷售網絡和經營方法。
n ·
缺點:
n 創建新企業耗資大、速度慢、周期長、不確定性大。
n 特別是在許多國家實施各種吸引外資政策的影響下,新建企業成為國際企業實施全球化戰略的一種重要方式。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其弊端的日益顯現,新建企業在FDI中的主體地位已為另一種形式--合并與收購所取代。
n
2.跨國并購(MA) n 企業并購是企業兼并與收購的總稱,前者是指在競爭中占優勢的企業購買另一家企業的全部財產,合并組成一家企業的行為;后者是指一家企業通過公開收購另一家企業一定數量的股份而獲取該企業控制權和經營權的行為。
n 目前國際企業的跨國并購領域廣泛、規模巨大。這種空前的并購規模將有可能導致一個行業、一個區域甚至全球經濟模式的重大轉變。
n ·
優點:
n ?。?)并購可以使企業迅速進入目標國市場。
n ?。?)并購可以迅速擴大產品種類。
n (3)并購與u201c當地化u201d戰略相輔相成。
n ?。?)并購可以從被u201c吃u201d企業的資產價值低估中獲取好處。
n ·
缺點:
n (1)并購過程中價值評估困難。
n ?。?)各國企業在地理、傳統、文化、企業形象等方面存在差異,并購很難使兩個企業間的差異很快得到大的改善,并購后往往會出現貌合神離的局面,導致企業面臨經營控制不靈的風險。
n ?。?)企業并購使企業出現兩極分化,會造成u201c太少的企業、太少的競爭和太高的價格u201d的格局,從而形成產品市場價格上漲,要素市場失業者眾多,而企業則會出現惰性滋生,創新動機減弱,以及因規模過大而產生效率低下等問題。
n[編輯]
國際戰略聯盟是指某個企業的結盟對象超越了國界,在世界范圍內與自己發展有利的企業結成合作伙伴。這些企業的聯盟是為了資源共有、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實質上是以合作代替對抗,是更高形式的、更為激烈競爭的開始。
n 1897年通用電氣公司的創始人托馬斯愛迪生與科寧玻璃制業聯合建立了一個合作企業。東芝公司也早在1906年就開始熱衷于建立聯合企業。而締結國際戰略聯盟最早是在1979年,美國福特汽車公司與日本馬自達汽車公司結成第一家國際戰略聯盟。
n
1.國際戰略聯盟的形成條件 n ·各自的比較優勢
n ·相近的戰略目標
n ·獨立的法人資格
n ·長期的合作伙伴
n ·聯盟的協同效應
n ·面向全球的市場導向
n
2.國際戰略聯盟的類型 n ·研究開發戰略聯盟
n 具有充分獨立性的兩個或多個國際企業,共同開發新技術和共同研制某種新產品,共同提供、共同分享開發所需資源、共擔風險,共享研制所產生的利益,但不組成經營實體。
n ·制造生產戰略聯盟
n 國際企業間通過相互提供用作生產投入品的零部件及相關技術而進行合作的一種形式。這一聯盟將合作領域轉移到了中游--產品的制造生產。在生產制造戰略聯盟中,常見是產品品牌的聯盟。
n ·聯合銷售戰略聯盟
n 國際企業間達成相互銷售對方產品(或合作生產的產品)的協議。這是聯盟合作領域進入下游所產生的狀態。
n ·合資企業戰略聯盟
n 是指國際企業將各自不同的資產組合在一起,共同生產、共擔風險和共享收益。
n
3.優點 n ?。?)提升競爭力。
n (2)分擔風險并獲得規模和范圍經濟。
n ?。?)擴張市場。
n (4)防止競爭過度。
n ?。?)挑戰u201c大企業病u201d
n
4.缺點 n ?。?)合作難度大。
n (2)利益平衡很難達到。
n ?。?)合作開發的技術被濫用。
n[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