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投資企業法是指有關外商投資企業組織和活動的行為規范的法律、法規的總稱,是由眾多的有關外商投資企業的立法規范形成的一個法律體系。其主要內容包括外商投資企業的組織形式、設立與登記程序、法律地位、投資關系、法律文件、中外雙方的權利義務、組織機構、經營管理、勞動關系、稅收、外匯管理、解散與清算等。
我國的外商投資企業立法是伴隨著我國的改革和對外開放政策而逐步建立并不斷完善的,至今已經形成較為完備的外商投資企業立法體系,其中重要的法律、法規有: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外資企業法、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實施條例》、《關于鼓勵外商投資的規定》、《外資企業法實施細則》、《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實施細則》等。除此之外,外商投資企業的主管部門(商務部)和相關部門(主要是財政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等)還頒布了大量的部門規章,如《中外合資經營企業合營各方出資的若干規定》及其《補充規定》、《關于舉辦股份有限公司形式中外合資企業有關問題的通知》、《關于外商投資企業合同、章程的審批原則和審查要點》等。
在東道國設立的外商投資企業受東道國法律的管轄,外商投資企業必須遵守東道國的法律、法規,這是國際上通行的做法。在中國境內設立的外商投資企業,都是中國的法律主體;凡符合中國法律關于法人條件規定的,依法取得中國法人資格。一方面,外商投資企業受中國法律的保護;另一方面,外商投資企業受中國法律的管轄。為了依法加強對外商投資企業的管理和監督,我國外商投資企業法明確規定,外商投資企業必須遵守中國的法律、法規,不得損害中國的社會公共利益;國家有關機關依法對外商投資企業實行管理和監督。
為了保護外商投資企業的合法權益,合資企業法和外資企業法分別規定,國家對合營企業和外資企業不實行國有化和征收;在特殊情況下,根據社會公共利益的需要,對合營企業和外資企業可以依照法律程序實行征收,并給予相應的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