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以及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聯系愈加緊密,國際經濟形勢的變化影響到中國國內經濟的多個方面。世界經濟環境的變化,對中國宏觀經濟的穩定與發展,增加了不確定性,使政府的宏觀調控也增加了新的困難。世界經濟環境變化對于中國經濟的影響,應該說是多方面的,有直接影響,也有間接影響。有的影響已經顯露,并且還會繼續顯露。比如像原油、谷物、石油、食用植物油、礦產品等初級產品價格持續上漲,明顯的加大了國內控制通貨膨脹壓力和威脅,也增加了控制通貨膨脹的難度。有些因素在短期內,還沒有構成直接和實質性的威脅。比如美國經濟減速,雖然減少了外部需求,也使得中國的出口增速和曾經同期相比,出現了比較大的回落。但是,這些因素在短期內在一定程度上與中國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向過熱的調控目標沒有大的沖突。
具體來說:
(1)對外貿出口的影響
美國、歐洲、日本等主要經濟體需求增長,進出口貿易恢復,有利于中國外貿出口的增長。 由于強勢美元地位改變后,美元可能在一個相對低價區域波動,因此中國的貿易條件仍將相對有利。另外,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給國際貿易的擴大帶來較為嚴重的障礙,中國外貿出口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2008年一季度,國外對中國發起11例反傾銷、保障措施等調查,涉案金額3.3億美元,特別是一些國家在特別保障條例下專門針對中國商品設立了一些非關稅壁壘,將增加中國出口快速增長的難度,這種趨勢值得我們密切關注。
(2)對利用外資的影響
當前國際直接投資重新趨于活躍,跨國購并仍是國際直接投資的主導方式,中國在此方面已出臺了相關的條例,對于吸引國際購并資本將有促進作用。境外股本融資的形勢也相對樂觀。全球股市在止跌轉升后,融資氣氛已明顯好轉。這對中國企業在海外上市和發行股票融資比較有利。2004年以來,國內多家大型國有企業均有意抓住當前國際資本市場的有利時機,赴境外融資。另外,美元貶值使歐元區和日本的投資商在中國境內采購投資品和雇傭員工的價格降低,這些也將增強中國市場對外商的吸引力。然而,隨著發達國家經濟增長水平的提高,將吸引國際主流資本的流入,中國利用外資也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
(3)其他方面的影響
由于美元對主要貨幣匯價大幅下跌,人民幣也面臨升值壓力。雖然美元繼續大幅下跌的可能性不大,但國際上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依然沒有消除。美聯儲連續大幅度下調美元利率,并引發其他國家跟進降息,世界主要經濟體利率處于低位,對于中國通過調整人民幣利率調控經濟運行也有一定的影響。
對于國際市場的變化,中國需要有積極的應對之策。
從宏觀政策上要處理好三個方面的關系:一個是控制通貨膨脹和保持經濟勢頭增長之間的關系;二是擴大內需與保持外需的合理增長之間的關系;三是保持實體經濟的平穩較快增長與虛擬經濟的健康穩定之間的關系,特別是要把抑制物價的過快上漲作為首要目標,并且在控制通脹與保持經濟的平穩較快增長當中求得平衡。
短期政策來看,第一個方面就是要繼續堅持穩健的財政政策和從緊的貨幣政策,加強流動性管理,保持貨幣和信貸的合理增長。第二個方面就是要調整理順務工和務農收入的比價關系,加大對農業的補貼力度,防止務工收入的過快上漲,導致價格與工資的螺旋式上升,降低勞動力成本所推動的通脹壓力。第三方面是大力發展農業生產,增加農產品的進口,嚴格控制農產品出口,建立健全農產品運輸的綠色通道,降低流通成本,增加農產品的供給。第四方面是積極開展多邊貿易,進一步開拓新興市場,優化貿易結構,提高出口產品的競爭力,保持出口的較快增長和進出口的基本平衡。第五方面就是著力穩定股市和樓市,促進股票市場和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
從長期政策來看,主要就是要深化改革、轉變增長方式,調整經濟結構、著力自主創新,提高國家和企業的整體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