謂海動風起。《莊子·逍遙游》:u201c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溟。u201d 陳鼓應注引 林希逸曰:u201c海運者,海動也u2026u2026海動必有大風,其水涌沸,自海底而起,聲聞數里。u201d 晉 郭璞《江賦》:u201c極泓量而海運,狀滔天以淼茫。u201d 鄭澤《嚶求草題詞》:u201c槍榆我自嗤,海運君懷敞。u201d
北魏 酈道元《水經注·溫水》:u201c 扶南 去 林邑四千里,水步道通u2026u2026自 船官 下注 大浦 之 東湖,大水連行。潮上西流,潮水日夜長七八尺。從此以西,朔望并潮,一上七日,水長丈六七。七日之后,日夜分為再潮,水長一二尺。春夏秋冬,厲然一限。高下定度,水無盈縮,是為海運,亦曰象水也。u201d
《元史·食貨志五》:u201c海運, 元 自 世祖 用 伯顏 之言,歲漕東南粟,由海道以給京師。u201d 明 陶宗儀《輟耕錄·海運》:u201c國朝海運糧儲,自 朱清 張瑄始,以為古來未嘗有此。按 杠工部 《出塞》云:u2018 漁陽 豪俠地,擊鼓吹笙竽。云帆轉 遼海 ,稉稻來東 吳 。u2019u2026u2026如此,則 唐 時已有海運矣。u201d《明熹宗實錄》:u201c天啟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己丑,督理遼餉戶部右侍郎畢自嚴言u2018朝鮮運道險遠,登萊假途便捷u2019,乞速行該撫(袁可立)按轉行道府及時措置海運事宜,章下該部。u201d《 鄭觀應《盛世危言·鐵路》:u201c自河運改行海運以來,輪舶往還費省而效捷。u201d
陳毅 《滿江紅·參觀光華海輪》詞:u201c海運百年無我份,而今奮起多興旺。u201d參閱 明 危素《元海運志》、《清續文獻通考·國用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