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頁:
開曼群島發展成為離岸金融中心,不僅受益于國際市場上的動蕩和不穩定,同時也受益于開曼金融業對國際資本的開放與對接。然而,離岸金融是高度靈敏與開放的業務,具有地域上的不穩定性。離岸金融的多變性以及來自其他u201c創業島嶼u201d的激烈競爭是開曼始終要應對的兩個重要挑戰
1.離岸金融的多變性
離岸金融易受國際金融環境變化的影響。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使開曼群島u201c國際避稅港u201d的模式備受質疑。2008年,在開曼群島注冊的避險基金總規模高達2.3萬億美元,居全球之冠。開曼群島也因此被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列為協助非法避稅的黑名單國家。對紙上公司(指在避稅地注冊,但不在當地開展具體業務的公司)的行政收費、旅游業收入和進口關稅是開曼群島政府財政收入的三大支柱,前兩項收入構成政府財政收入的一半。由于全球金融海嘯導致各國對國際避稅港的打擊力度空前加大,開曼在國際社會的壓力下與12個國家簽署稅收信息交換協議,被OECD確認執行了國際稅收信息和監管標準,從而進入u201c白名單u201d行列。鑒于避稅保護傘被u201c戳破u201d,紙上公司紛紛撤離,加之旅游業萎縮,這兩項收人大幅縮水,政府財政捉襟見肘。
不斷增多的支出和日益減少的收入,是開曼群島政府所面臨的最緊迫的問題,迫使開曼群島政府只能在國內推行增加收入和削減開支的政策,來試圖解決財政吃緊的問題。
2.加勒比海不同島國之間的競爭
開曼群島是加勒比海中離岸金融中心群體中的一員。加勒比海金融中心的范圍從相對較老的中心(如巴哈馬)到年輕的中心(如特克斯群島和凱科斯群島),每一個島國都在創造和利用自己的比較優勢。和開曼群島展開競爭的主要金融中心是巴哈馬和百慕大,自1985年以來巴哈馬在規模上已經落后于開曼。百慕大和開曼的競爭領域主要在自保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