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始,意大利三家著名制鞋企業欣然為森達品牌貼牌打工,產品銷往歐洲市場,森達開創了民族品牌輸出之先河。之后,森達在國際市場一路高歌猛進,相繼在美國、巴西、古巴等國家和地區建立營銷機構,在世界鞋業版圖上刮起了一股u201c森達旋風u201d,形成一道靚麗的風景線。美聯社記者撰文稱:上個世紀,世界鞋業潮流主要靠歐洲品牌單一引擎牽動;21世紀,以森達為代表的中國品牌將成為另一個引擎,世界鞋業即將步入u201c雙引擎u201d牽動的新時代。
森達,的確是中國鞋業發展史上的豐碑。它幾乎濃縮了國內企業創名牌的全部歷程,結束了中國傳統制鞋業近百年手工作坊生產的歷史,掀開了現代化、規模化、國際化大生產的輝煌篇章。森達囊括了國家授予企業產品的全部三項最高榮譽:中國馳名商標、國家免檢產品、中國名牌,實現了品牌榮譽的大滿貫,皮鞋產銷量連續10年位居全國同行第一。2003年森達上繳稅金1個多億。
沒有利潤的企業,是沒有存在意義的企業。而僅僅停留于對利潤的追逐,淪為單純的創造利潤的機器,企業就無法實現從成功到卓越的飛躍。森達以u201c提升人類生命質量u201d為其核心價值。這是它永不停息的超越利潤的發展原動力。森達剛辦廠時,一無資金,二無技術,三無設備,在夾縫中生存。正是這樣惡劣的環境,激發了森達人在逆境中抓機遇、創優勢、謀發展的驚人智慧。
超常規的思維創造了企業發展的內外大勢。90年代初,森達曾拿出300萬元的年薪聘請臺灣和意大利的著名設計大師來森達負責新產品開發,在設計上來一次大投入,沖擊一下傳統的中國皮鞋市場。重金不僅產生了行業的頭條新聞,也確實使森達的產品創新能力成倍地增長。之后,森達不惜代價同意大利合作。1995年又用重金請當紅影星在中央電視臺上做廣告。這是中國制鞋業的首例,可以說森達的許多決策都是同行中沒有做過的創舉。2002年,森達在上海松江工業區投資4.2億元,創辦出口加工基地,年出口皮鞋1000萬雙。森達集團上海外貿出口基地u2014u2014永旭也是國內專業化、國際化、信息化程度最高的制鞋企業,是森達參與全球分工的新戰略平臺。
不追風逐浪,堅持走自己的路。森達在發展的歷程中始終堅持把皮鞋這一產業做大、做好,穩步涉足相關產業,走科學發展之路。一方面,在皮鞋上創造多種個性的品種,回報消費者對不同層次產品的需求。一方面,根據區域發展特點,依靠地方優勢資源,穩步涉足熱電、精細化工、生物工程等前沿產業,整合北京鼎天公司,發展信息產業,提升改造傳統產業,實現了產業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