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跨文化培訓策略。
對于國際營銷人員進行跨文化培訓是防止和解決文化沖突的有效途徑,其目的是為了加強人們對不同文化環境的反應和適應能力,促進不同文化背景下人群之間的溝通和理解。跨文化培訓主要包括對文化的認識、文化的敏感性訓練、沖突管理、地區環境模擬等。具體的做法包括語言訓練、敏感性訓練、文化學習、現場體驗等。此外,語言是進行信息溝通的主要方式,是重要的文化因素之一,毫不夸張地說,語言是文化的鏡子,各民族文化的很大部分都折射在其語言中,文化的差異也首先表現在語言方面,從事國際營銷活動的企業必須先跨越語言上的障礙,才能實現與國外顧客之間的溝通。
實施跨文化營銷需要大量掌握多種語言有較高的跨文化溝通能力和技巧的人才,在跨文化營銷進入之前,就應該對員工進行外國語言訓練,要求能夠較熟練地用當地的語言與顧客和其他相關人員進行溝通。否則,由于不同國家的語言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對同一信息的理解會產生差異,甚至會得出截然不同的結論。這種培訓一般可以由企業內部的培訓機構進行,如果企業內部的培訓機構不能滿足培訓的要求,也可以利用外部培訓機構如大學、科研機構、咨詢公司等。跨文化培訓可以使國際營銷人員理解文化的差異性,把握不同文化的特質,從而減輕可能的文化沖突:跨文化培訓也可以使員工學會融合不同文化的方法,可以使其在營銷的過程中不斷克服和適應所在新環境中的新文化對自己原有文化的沖擊,以更好地適應新環境和新文化的要求。
2.
文化本地化策略。
在開拓國際市場時,可雇用相當一部分的當地職員。這主要是因為當地雇員熟悉當地的風俗習慣、市場動態以及政府方面的各項法規,而且和當地的消費者容易達成共識,雇用當地雇員無疑方便了跨國企業在當地拓展市場、站穩腳跟。在國外做廣告,除了自身研究當地文化以外,還可以依靠當地的廣告代理商。國際營銷公司的廣告人員,往往通曉與當地人o 《商場現代化)20。7年3月(中旬干fJ)總第497期口味和偏好一致的有特色的廣告,因此他們設計的廣告更有利于產品的銷售。在國際市場營銷中,不同文化背景的消費者有著不同的需求。
通用汽車曾經想讓其高檔品牌凱迪拉克打開日本市場,不過,象征美國精神的凱迪拉克并未贏得日該國人的歡心。其后,通用公司研究發現,日本人的用車習慣與其他國家有很大差異,他們喜歡豪華車的后座椅靠背傾斜度大一些,深一些,因為日本人坐車時更喜歡半坐半躺姿勢:他們還希望豪華車的座椅用高級的天鵝絨包裹。但是,日本人深知,具有明顯日本文化背景的豪華車,與西方人的文化和消費心理存在著較大差異,很難贏得西方市場。于是,為了迎合美歐消費者的口味,豐田推出了凌志,日產推出了無垠,結果在美國銷售得很好。
3.
文化規避策略。
在日益頻繁的跨文化營銷過程中,由于不同目標市場文化背景差異很大,跨文化營銷在商業運作過程中因對目標市場文化缺乏足夠認知,觸犯文化禁忌而導致營銷失敗時有發生,可見研究文化禁忌對跨文化營銷的影響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當母國的文化與開發國的文化之間存在著巨大的不同,母國的文化雖然在整個子公司的運作中占了主體,可又無法忽視或冷落開發國文化存在的時候,就必須特別注意在雙方文化的重大不同之處進行規避, 不要在這些u201d敏感區域u201c造成彼此文化的中突。特別在宗教勢力強大的國家更要特別注意尊重當地的信仰,它是文化差異中最為敏感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