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貿易壁壘,是指環境(非關稅)壁壘,是國際社會為保護人類、動植物及生態環境的健康和安全,而
采取的直接或間接限制甚至禁止某些商品進出口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其實質是發達國家依賴其科技人員和環保水平,通過立法手段,制定嚴格的強制性技術標準,從而把來自發展中國家的產品拒之門外。
2000年聯合國啟動了u201c全球契約u201d計劃;2010年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發布了《社會責任國際標準指南》(ISO26000)。
截至2011年末,已有36個國家將社會責任國際標準轉化為國家標準。隨著傳統貿易壁壘逐步走向分化,關稅、配額和許可證等壁壘的作用逐漸弱化,以綠色貿易壁壘為核心的新貿易壁壘形式不斷發展,珠三角地區的外向型加工企業的貿易環境面臨新的挑戰。
國家發布的《u201c十二五u201d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中,明確分解給廣東的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目標任務是u201c十二五u201d碳強度要下降19.5%,為全國各省(區、市)中最高。
2011年1月,廣東省出臺的《廣東省應對氣候變化方案》提出,到2015年力爭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35%左右;
到2020年,力爭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5%以上,說明企業在努力踐行節能降耗。與此同時,隨著碳交易所交易規則的完善,對當前還存在的建筑能耗水平高、增長勢頭猛、節能改造進展緩慢作出積極地探索,對推動廣東一直走在全國節能減排的前列具有重要意義。
技術性貿易壁壘是非關稅壁壘的主要表現形式,是指商品進口國制定的技術法規、標準以及合格評定程序對外國進口商品構成了貿易障礙。即通過頒布法律、法規、技術標準、認證制度、檢驗制度等方式,在技術指標、衛生檢疫、商品包裝和標簽等方面制定苛刻的規定,最終達到限制進口的目的或效果,這種限制或阻礙進口的技術性措施就是技術性貿易壁壘。
勞工標準壁壘:勞工標準的內容主要有:廢除強制勞動;禁止勞改產品出口;嚴禁使用和剝削童工;非歧視的工資水平、同工同酬;實行最低工資標準,保證勞工的最低工資水平;工人有自由結社和集體議價的權利等。有些發達國家試圖把勞工問題同貿易捆在一起解決,以期削減發展中國家的勞動成本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