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工程系現有在校生1100余人,教師35人,其中江蘇省名師1人,江蘇省u201c青藍工程u201d培養對象2人。本系教師職稱結構學歷結構合理,有教授1人、副教授15人、講師10人,助理講師9人;博士研究生1人,碩士研究生8人。
本系設有高分子材料應用技術專業(包括橡膠制品加工與檢測專業方向、高分子材料加工與應用專業方向)、高分子材料加工技術專業(包括塑料成型工藝專業方向)和高聚物生產技術專業,其中高分子材料應用技術專業為江蘇省品牌專業。本系專業教學緊密聯系企業,打破傳統教學模式實行模塊化人才培養模式,將理論教學與職業技能培養相結合,將校內培養與企業定向培養相結合,將職業素質培養和創新創業教育相結合培養高素質的高等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高分子材料實訓中心是江蘇省實訓基地,能夠為學生提供真實的橡膠塑料制品生產實訓,實現與企業的零距離;還建有性能檢測中心,臺灣高鐵檢測儀器有限公司共建實驗室,處于國內領先水平。還有一個省級研發中心,承擔著省市院級科研課題和企業橫向課題研究。同時還與無錫二橡膠股份有限公司、南通愛德士鞋業有限公司等五家企業簽訂訂單培養協議,建立了二十余個校外實習基地,可以為學生提供數百個實習崗位。
在全國同類學校中本系專業優勢明顯,辦學水平高,本系朱信明教授為教育部高職高專高分子材料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教育部高分子材料類五門專業主干課程規劃教材為本系教師主編,同時本系教師還主編了勞動保障部橡膠職業技能鑒定教材六本。目前本系教師先后承擔了省級教育科研和技術開發課題五項、市級科研課題五項,其中有四項課題通過省級鑒定,有一項課題獲得徐州市科技進步三等獎,獲得國家發明專利八項,發表論文六十余篇。
管理工程系現有教職工54人,其中專職教師比例占90%,具有碩士以上學位的教師比例占65%,學科帶頭人(省級骨干教師)9人,u201c雙師型u201d教師11 人,副教授以上教師17 人。為了提高教師的專業理論水平及專業實踐能力,積極組織教師參加科學研究和教育教學研究工作,近幾年,分別主持及參加各級教學與科研項目12項,在各學術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100余篇,編寫教材33 部。管理工程系建有語言教學實訓室、專業實訓室(軟、硬件)等8個實訓室。開設了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房地產經營與估價、商務英語、旅游英語、文秘、商務日語、市場營銷、國際貿易實務等專業。現有全日制在校生近600人。
管理工程系始終堅持u201c以質量為核心,以市場為導向,實行u20182.5 0.5u2019(即2.5年在校學習,0.5年在實習基地進行企業課程實習)u201d的教學模式,按照u201c人才培養與社會零距離,學生與崗位零距離u201d的辦學理念,確立了培養目標定向化、教改指導行業化、培養模式國際化、能力培養工程化、教師隊伍雙師化、資格認證多元化、產學研合作多樣化的教學改革思路,構建起面向社會崗位需求的人才培養新模式,強調學生職業技能和職業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重視學生專業實踐能力和職業素質的培養,設有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培訓點及穩定的校內外實訓基地,成立了由校外專家為主體的專業建設顧問委員會,由實踐經驗豐富的專業教師指導學生開展專業實踐活動,使學生在校期間獲得較多的實踐經驗和較強的專業實踐能力,各專業畢業生在獲得畢業證書的同時,必須通過職業資格培訓,獲得有關職業資格證書等,使畢業生具有用人單位所歡迎的u201c業務適應快、應用能力強、職業素質高u201d等特點,提高了畢業生的就業競爭能力和工作發展能力,學生就業率超過 98%。
2006年12月管理工程系通過教育部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獲u201c優秀u201d。管理工程系全體教職工繼續以崇高的敬業精神和拼搏精神從事著管理和教學工作,在學院黨委的領導下,團結一致,努力拼搏,積極創建國家級示范高職院。
化學工程系是學院主干系之一,具有近40年專業教學與改革經驗,已經形成以化工技術為主,并向生物化工、生化制藥、化學制藥、精細化工、化工與外貿營銷、安全技術管理等專業方向輻射的局面。畢業生遍布大江南北,供不應求,擔任廠長、經理級職務的人員數不勝數。就業率連續5年保持在99.5%以上。
本系師資力量雄厚,現有專任教師30人,其中具有副高以上職稱的教師9人,碩士及以上學歷11人,多名教師具有豐富的工程和實踐經驗。
實驗建筑面積近5000m2的化工實訓中心,設有化工、精化、微生物、安全、制劑、化工單元操作、過程控制、仿真、拆裝等31個功能室,功能齊全,設備先進。
本系與社會聯系緊密,堅持產學研合作培養人才,與4家企業開展了訂單式人才培養工作,與11家企業建立了穩定的實習就業關系。校企雙方定期交流,在人才培養、師資隊伍建設、職工培訓、技術服務等方面均取得了雙贏,合作深度日益加深。
本系成立u201c徐州力德化工研究設計院u201d,積極開展科技服務,帶動教師科研及教學水平的提高。近年來,承擔課題省、市級13項、橫向12項,發表論文52篇,主編教材8本,主審13本,獲國家發明專利3項。2003~2006年,化工系被評為院級科技創新先進集體第一名。
化學工程系是國家勞動部化工職業技能鑒定站,全年提供化工職業技能培訓與考證工作。
本系將始終把u201c管理讓家長滿意、服務讓學生滿意、人才讓社會滿意u201d作為系訓,堅持改革,為經濟發展及社會進步,提供長久的、堅實的人才與技術支持。
環境工程系是學院六大專業系部之一,已經有二十余年的辦學歷史。該系師資雄厚,教育教學質量優秀,現有在校生近千人,專職教師26名。教師中具有副教授、高級工程師等高級職稱的教師占教師比例大于40%,u201c雙師u201d型教師比例超過70%,青年教師中具有碩士學位占50%以上。環境工程系現擁有環境工程技術實訓中心、分析測試中心、食品加工技術中心等一批設備先進的實驗、實訓場所,專業實驗室46個,實訓固定資產達三百余萬元,可以滿足全系及相關系部教學、科研工作,為培養在生產一線具有一技之長的專門化人才奠定了基礎。
環境工程系現開設環境工程技術、環保設備、給排水技術、工業品分析、現化分析測試技術、藥物分析、食品加工技術、食品生物技術、食品營養與檢測等三大類專業九個專業方向。專業開設緊扣市場發展需求,滿足市場對專門性人才的需要,歷屆畢業生在省內外各類企事業單位中就業待遇高,工作環境優,穩定性好受到用人單位的一致好評,供不應求。
機電工程系技術力量雄厚,現有教師53人,其中副高職稱15人,中級職稱20人,3名博士研究生,15名碩士研究生,知名學者客座教授6人。機電實訓中心面積逾10000平米,資產總值1200余萬元,集產學研多功能于一體。2006年以機電工程系為依托組建了徐州市先進制造與自動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是徐州地區唯一設在高校的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設有模具技術、數控技術、機械制造、機電一體化、汽車工程、機械制圖六個教研室和機電實訓中心。開設模具設計與制造、數控技術及應用專業、機電一體化、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制造、電氣自動化技術、機械制造與自動化、數控設備應用與維修、汽車檢測與維修、過程裝備及其自動化、橡膠塑料模具設計與制造、高分子材料成型機械、汽車電子技術計五大類十二個專業,現有學生2800余人。
機電工程系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以質量求生存、以特色求發展,立足先進制造業,不斷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產學結合、工學結合、研學結合,追求與企業要求零距離,培養企業用得上、留得住、創新能力強、發展潛力大的高等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
年來機電工程系學生連續獲得江蘇省第一屆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二等獎、三等獎各一個;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江蘇賽區二等獎;江蘇省第二屆大學生機器人大賽三等獎;2006年徐州市職業技能大賽數控銑第一名、維修電工第五名的好成績。
機電工程系畢業生深受企業歡迎,先后與圣美精密機械(昆山)有限公司、常州海杰冶金機械有限公司、徐州鍛壓機床集團公司等單位簽訂了人才u201c訂單培養u201d協議,分別組建了u201c圣美模具設計班u201d、u201c海杰數控班u201d、u201c徐鍛機械班u201d等。
信息與電子工程系目前有專任教師51人,雙肩挑教師16人。其中副教授13人、高級工程師4人、講師20人、工程師14人。擁有設備先進、功能完善的計算機實訓中心和電工電子兩大實訓中心。計算機實訓中心包括計算機網絡實訓室、計算機維修維護實訓室、計算機原理實驗室、電子商務實驗室、計算機專業實驗室、物流實驗室,計算機1000臺;電工電子實訓中心包括電工實訓室、高頻電子實驗室、低頻電子實驗室、家電維修實訓室、電子EDA實驗室等。開設有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含計算機應用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網絡安全技術、軟件技術、計算機通信技術、通信技術專業方向)、電子商務專業(含電子商務、物流管理專業方向),應用電子技術等專業。06年開設動漫制作技術、電腦藝術設計專業。
為使培養出來的學生符合社會與崗位需求,信息與電子工程系在教學培養上狠下功夫。采取了u201c基礎平臺 能力模塊 職業證書u201d的新的課程體系。通過定單式培養、工學交替、產學研相結合等培養模式實現培養目標明確、切合實際、以能力為主線的教育教學模式,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信息與電子工程系還與近30家企事業單位簽訂了實習就業基地協議,為學生就業提供了大量的機會。同時注重對畢業生的就業指導,真正做到就業零距離。
信息與電子工程系每年畢業生就業率高達99%以上,多次榮獲u201c院先進就業單位u201d榮譽。通過多年的工作,為眾多用人單位和社會輸送了大量的人才,在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調查反饋中得到了充分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