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的礦產資源主要分布于江蘇、浙江兩省,其中江蘇的礦產資源相對豐富,有煤炭、石油、天然氣等能源礦產和大量的非金屬礦產,另有一定數量的金屬礦產。浙江的礦產資源以非金屬礦產為主,多用于建筑材料的生產等用途。上海礦產資源相當貧乏,基本無一次常規能源,所需的能源都要靠其他省市的支援。但是,具有一定數量和較高質量的二次能源生產,產品主要是電力、石油油品、焦煤和煤氣(包括液化石油氣)。其他可以利用開發的能源還有沼氣、風能、潮汐及太陽能。
長三角地區生態系統類型復雜,地表覆蓋多樣。主要土地利用類型共有6大類14小類,分別是耕地(包括水田和旱地)、林地(包括有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其它林地)、草地(包括高覆蓋度草地、中覆蓋度草地和低覆蓋度草地)、水域(包括河流、湖泊、水庫、坑塘、海涂和灘地)、建設用地(包括城鎮用地、農村居民點用地和公交建設用地)和未利用地(包括裸土地和裸巖石用地)等。
長江三角洲包括三角洲平原及周邊丘陵山地,天然的水環境良好,多年平均當地水資源量為537.79億立方米,長江干流多年平均過境水量9730億立方米,水資源豐富。長江總體水質尚好,主泓水質多為Ⅱ類,沿岸部分具有Ⅲ類水。太湖是上海、蘇州、無錫的主要飲用水源,但水質一直在下降,總體為Ⅲ類水(占70 %) ,Ⅱ類水僅占15 %,其他河道、小湖泊均為Ⅳ類和Ⅴ類水。錢塘江水系以Ⅱ類、Ⅲ類水為主。京杭運河為Ⅴ類、劣Ⅴ類水。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