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農民收入增長緩慢,影響內需的進一步擴大。農民收入增長緩慢、有效購買力不足,直接制約著農村市場的開拓。農村市場銷售年平均增長8.3%左右,增速低于同期城市銷售增長1個百分點,而較多的農村人口與較低的農村市場銷售份額極不相稱。中國鄉村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重仍高達62.3%左右,而農村零售額僅占全部零售額的25.2%左右,即占全部人口近2/3的農村人口所購買的商品僅占全部商品零售額的1/4,城鄉消費差距進一步拉大,對擴大內需產生影響。
2、
物價持續走低,擴大了消費需求不足的影響。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再度由升轉降,消費價格總水平下降0.8%,作為經濟景氣的先行指標生產資料價格指數持續下降近一年,經濟運行中通貨緊縮趨勢有再度抬頭、且不斷加深的可能。通貨緊縮趨勢的陰影揮之不去,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消費需求不足的矛盾。第一,價格持續下降,加劇了國內商品供大于求的矛盾。一般來講,市場價格是由供求決定的,但居民買漲不買跌的心理加劇了市場價格的進一步下跌,最終導致市場供大于求的矛盾更加突出。目前供過于求的商品已達88%,基本平衡的商品僅為12%。可見,消費品市場供過于求的局面沒有得到根本改變,全社會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加大。第二,價格持續下跌,造成企業效益下降,必然帶來社會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不足。
3、
就業壓力增大,對消費需求增長形成瓶頸。由于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進一步增強了資本替代勞動的趨勢,使得非農產業特別是第二產業吸納勞動力的能力持續下降。而農村剩余勞動力人數不斷增加,加劇了全社會尤其是城市勞動力就業市場的供求矛盾。此外,中國已經成為世貿組織成員,國外大量工農業產品按照承諾進入中國,必將對同類產品產生沖擊,由此也對這一部分就業勞動力產生替代效應。從這方面看,在今后一段時間內,城鎮勞動力下崗失業的問題仍將會比較突出,而如果這一矛盾得不到緩解,也將會影響中國短期消費需求擴張和對長期有效需求不足矛盾的根本解決。
4、
農村消費需求不足成為影響中國消費增長的長期問題。農民人均現金收入比去年同期有了明顯提高,而農村市場的消費需求卻沒有因此產生同步增長,累計農村消費品零售額增長6.8%,與城市相比差3.1個百分點,這對整個消費品市場回升產生了明顯不利的影響。造成農村市場疲軟的主要原因,一是農民收入增長緩慢和收入水平較低直接抑制了消費需求增加。而農村貧富懸殊較大,也阻礙了消費需求的進一步擴張。二是部分農村居民仍未擺脫貧困,這一群體的存在形成了農村市場的消費斷層,這給啟動農村市場帶來了一定的難度。三是購買力出現分流,一些較發達地區的農村居民投資股票、債券、彩票、保險的積極性較高,用于商品性消費受到影響。
5、
民間投資增幅不大,拉動經濟增長的能力不足。城鄉集體、個體投資同比增長10.4%,增幅低于同期國有及其他單位投資2.4個百分點。國有及其他經濟完成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4.3%,集體和個體完成投資增長18.0%,比國有單位及其他投資增速低6.3個百分點。一般說來,在消費需求增長回落的情況下,如果投資能夠健康快速增長,國民經濟在一段時間內仍可獲得必需的發展動力。然而,在當前的投資增長中,民間投資增長的力量卻相對不足,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沒有預期的大。另外,在市場需求疲軟的情況下,投資風險加大,使民營企業不敢投資。因此,重新啟動民間投資,已經成為國民經濟運行中急需解決的問題。
6、
城鄉之間、地區之間差距拉大、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矛盾突出,會制約內需的擴大。城鄉之間、地區之間發展差距拉大,是當前社會經濟生活中又一個需要引起注意的問題。從地區經濟發展分析,20世紀90年代以來,盡管中西部地區經濟增長有加速的趨勢,但和東部地區相比發展尚慢,發展差距仍在進一步拉大。從城鄉之間的發展狀況分析,中國農村經濟發展相對落后。同城市相比,農村發展落后的主要原因是投資不足,基礎設施滯后;農民收入水平低,消費增長乏力。從1990年到2000年,城市集體和個人投資增長了8.8倍,而農村集體和個人投資僅增長了4.4倍。農村投資增長慢,導致經濟發展速度和農民收入增長放慢。可以說,農村當前投資不足,農民消費增長緩慢,已嚴重影響了國民經濟的發展。因此,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將占全國三分之二人口的農民的積極性調動起來,鼓勵投資,刺激消費,以啟動內需,保證和推進下一步的經濟增長。
7、
股市低迷,影響了投資者的消費信心。股市持續下跌,其帶來的負效應是不容低估的。它使得投資者、消費者的投資心理和行為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一是挫傷了投資者的熱情和信心;二是使不少投資者的財富大量縮水,影響了消費。一些打算近期購房買車的消費者因財富縮水,被迫放棄消費計劃,加劇了國內消費需求不足;三是影響了居民的消費信心,形成了強烈的增支減收預期。這種狀態發展下去,對擴大內需將形成不利因素。
8、
交易成本加大,市場經濟秩序有待進一步整頓。經過近幾年的整頓和規范,目前市場經濟秩序總體上有所好轉,但問題仍較多,信用水平低,偽造票據、憑證和做假帳等違法犯罪活動屢禁不絕;非法制售假冒偽劣商品,特別是與人民生命健康相關的食品、藥品的現象也時有所聞;市場經濟秩序混亂影響了正常的經濟活動,提高了交易成本,抑制了經濟的內在活力,對擴大內需也構成了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