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隨著發展中國家的興起和發展經濟學的建立,落后國家如果利用對外貿易來發展本國經濟,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就成了發展經濟學和國際經濟學的一個重要研究領域。20世紀50年代開始日本的貿易立國,60年代以后東亞u201c四小龍u201d的外向型發展,80年代以來中國的對外開放,都顯示了貿易發展戰略在一國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對外貿易發展戰略一直是我研究的興趣所在,也曾在這一方面寫過一些東西。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在組織教育部u201c211u201d重點學科建設項目《中國經濟發展與經濟理論的創新》時,將對外貿易戰略的也列入其中,使我和我的同事們能夠榮幸地參與研究。本書在以往研究的基礎上對貿易發展戰略的研究做了進一步拓展,從更長的歷史跨度、更廣的地域范圍,選擇了幾個已成功發展起來的發達國家作為對象進行比較,以期對貿易戰略發揮作用的規律進行總結,并對中國未來的選擇提出有參考意義的見解。本書在前期討論時,華民教授曾對研究提出了戰略性的見解。我對整個研究和寫作提出總的思路,在課題組的共同努力下,不斷討論改進,完善了研究思路和寫作提綱,最終形成了目前的成果。
n本書寫作的具體分工如下:尹翔碩第1 4章,田素華第5 6章、蔡曉月第7 8章,強永昌第9 10章。最后由本人總纂成書。需要說明的是,各位作者所準備的內容大大超出了本書的承載量,寫出的初稿內容也比現在讀者看到的要豐富得多。出于總的思路考慮以及篇幅的限制,我做了調整和增刪,比如,田素華原來寫的一部分內容被我納入到了第2章中去了。這里,我要向我的合作者們對我的信任表示感謝。同時,博士生潘益興、蔣荷新為我準備了大量的材料并參與了第3、4章的寫作,也對他們的辛勤勞動表示感謝。我們還要對世界經濟研究所和世界經濟系的同仁們、對經濟學院科研辦公室的老師們表示感謝。特別要感謝復旦大學出版社的徐惠平、羅翔先生。當然,書中的錯誤和不足由我們負責,作為課題負責人的我當然負總的責任。
n尹翔碩2006年4月5日于復旦。[1]
n《貿易戰略的國際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