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系 1、《紐約時報》稱此書是迷人的、精明的,有時又是悖于常理的,既受惠于史景遷等歷史學家的開創性研究,也得益于基辛格本人與幾代中國領導人的親密交往。像他1994年的著作《大外交》(Diplomacy)一樣,此書也有意捍衛他為尼克松擔任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和國務卿時的歷史形象,同時光大他本人的現實政治理論。
2、他對中國領導人的理解是不同尋常的,他稱毛澤東為哲學王,優雅的周恩來總是處于左右為難的境地,基辛格既可以設身處地地為u201c堅強u201d而u201c目光憂郁的u201d鄧小平所面對的艱巨任務著想,也能用儒家的大同思想去解釋u201c全面和諧u201d
3、美國歷史學家羅伯特·達萊克(RobertDallek)認為,《論中國》既是他對自己與中國四十年深入交往的總結,也充滿了他對美中關系的現實思考。當然我們也知道,他過度的冷靜向來不討美國新聞界的喜歡,他奉行的現實政治觀念也常常受到左翼知識分子的責難。然而,相對于充斥市場,或者唱衰中國,或者宣揚中國威脅論、鼓動美國不高興的大量中國主題圖書,基辛格式的冷靜與現實也許更為重要。
金濟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通過有計劃地進行大規模的經濟建設,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具有發展潛力的經濟大國之一,人民生活也整體達到小康水平。從1953年到2005年,中國已陸續完成十一個u201c五年計劃u201d,并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為國民經濟的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而1979年以來的改革開放,則使中國經濟得到前所未有的快速增長。進入二十一世紀后,中國經濟繼續保持穩步高速增長。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經初步建立,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作用顯著增強,宏觀調控體系日趨完善;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個體和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格局基本形成,經濟增長方式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按預定計劃,到2010年,中國將建立起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到2020年,建立起比較成熟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