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
第一編 晚清時期的對外開放(1840~1911)
第一章鴉片戰爭后中國的社會經濟形勢
第一節甲午戰爭前外國對華商品輸出
第二節 甲午戰爭后外國在華資本擴張
第三節內憂外患下的財政經濟危機
第二章晚清對外開放政策的演變
第一節對外開放思想的近代轉型
第二節u201c自開商埠u201d:從個人主張到政府決策
第三節u201c走出去u201d:鼓勵華商參加國際博覽會
第四節外資外債政策的變化
第三章晚清對外開放政策的具體內容
第一節外國在華投資的變化
第二節不同時期對外貿易的發展
第三節u201c自開商埠u201d政策的實施
第四節各類外債的舉借
第五節清末中外合資企業的興辦
第四章晚清對外開放的績效評析
第一節自開商埠的積極影響
第二節開放中的城市化發展趨勢
第三節科技的引進與中國科技的進步
第四節外資外債與中國利權的喪失
第二編 北洋政府時期的對外開放(1912~1926)
第五章北洋政府面臨的國內國際環境
第一節軍費和債務的膨脹導致財政危機
第二節對外開放面臨惡劣的國際環境
第三節世界經貿格局的變化
第六章北洋時期對外開放政策的走勢
第一節u201c利用外資,振興實業u201d方針的確立
第二節鼓勵出口和爭取關稅自主
第三節推動企業參加國際博覽會
第四節維持債信政策的出臺
第七章對外開放政策的具體內容
第一節外國在華投資的不平衡發展
第二節外資在華擴張:以中外合資企業為例
第三節自開商埠的進一步拓展
第四節外債的借用及u201c借新還舊u201d
第八章對外開放的客觀效應
第一節外貿規模的增長與商品結構的變化
第二節國際收支對中國近代化的影響
第三節北洋外債對中國經濟的雙重影響
第四節對外開放下的城市化進展
第三編南京國民政府前期的對外開放(1927~1936)
第九章南京國民政府初期的國際國內局勢
第一節世界經濟危機使中國的外貿環境惡化
第二節美國白銀政策對中國經濟的沖擊
第三節銀價、匯率波動對中國外貿的不利影響
第十章對外開放政策的變化與演進
第一節統治者利用外資的思想主張
第二節關稅自主改革的艱難歷程
第三節鼓勵發展對外貿易
第四節u201c廢兩改元u201d:為幣制改革奠基
第五節整理外債:為利用外資鋪路
第十一章對外開放政策的具體內容
第一節外國在華投資的增強
第二節各種形式的中外合資企業
第三節中國外貿格局的新變化
第四節法幣政策的實施與外國對中國貨幣控制權的爭奪
第十二章對外開放的績效分析
第一節關稅自主政策的積極意義及局限性
第二節外國投資對中國的雙重影響
第三節對外貿易對農村經濟的影響
第四節外債整理的落實及效果
第四編 南京國民政府后期的對外開放(1937~1949)
第十三章全面抗戰以后的政治經濟形勢
第一節國內外經濟環境的變化
第二節抗戰后國民政府的財經危機
第十四章對外開放政策的演變
第一節外貿統制政策的形成與實施
第二節締結關貿總協定后的減稅政策
第三節外資外債政策的變化:從戰時停付到整理償付
第四節對美國資本的全面依賴
第十五章對外開放政策的具體內容
第一節對外貿易的發展變化
第二節中外易貨償債貿易
第三節抗戰以后的主要對外借款
第四節抗戰勝利后的外國對華投資
第十六章對外開放政策的效應
第一節外貿統制下對外貿易的起伏及成效
第二節抗戰期間的日本在華投資
第三節u201c美援u201d與美國資本在中國的擴張
第四節外債的雙重效應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