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在莫斯科舉行的中俄教育合作分委會第十二次會議上,雙方倡議成立中俄經濟類大學聯盟。
中俄高等院校聯盟的建立得益于兩國關系飛速發展和經貿往來的不斷深入。2012年,中俄貿易額達到了881.6億美元。兩國領導人提出到2015年將雙邊貿易額提高到1000億美元,到2020年提高到2000億美元。
u201c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通過成立經濟類大學聯盟培養大批專業人才,不僅有利于實現兩國領導人確定的經濟合作目標,也有助于增進相互了解,及時解決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u201d陶米恒說。
作為中俄人文交流的重要組成部分,兩國在教育領域的交流與合作發展迅速。在俄羅斯的高等院校里,中國留學生的面孔越來越多。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俄羅斯學子來到中國實現自己的求學夢想。
資料顯示,截至2013年在中國學習的俄羅斯留學生總數約為1.5萬人,而在俄羅斯的中國留學生約為2.5萬人。
符拉迪沃斯托克國立經濟服務大學校長拉扎列夫說,俄羅斯對漢語人才的需求很大,雖然每年高校培養的漢語專業畢業生數量大幅增加,但仍無法滿足市場需求。
中俄教育交流的一個主要目標是實現u201c10萬人留學計劃u201d,即在保持雙向長期留學規模4-5萬人的基礎上,逐年擴大各類短期學習交流人員規模,到2020年,使雙方雙向各類留學人員總數達到10萬人。
u201c大學聯盟不同于以往一對一的校際合作。聯盟將各成員學校的合作資源整合到一個平臺,打破原有的合作界限,可將合作效應數倍放大。u201d于繼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