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管理體制的實質,是如何合理劃分管理權限,正確處理好中央與地方、國家與企業、企業與職工等方面的關系。具體講,要處理好以下四個方面的關系:
(一)正確處理中央和地方的關系
合理確定商品管理的中央集權和地方分權的界限中央和地方的關系,實質上是全局和局部的關系、長期利益和目前利益的關系,也是管與放的關系、條條與塊塊的關系。我國貿易改革歷史上,長期沒有處理好這種關系,不是管得過多,控制過嚴,形成條條專政,就是放而不管,失去控制,造成塊塊封鎖,以致陷于u201c一放就亂,一亂就喊,一喊就管,一管就死u201d的反復循環之中。總結歷史經驗,在處理中央和地方的關系上必須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堅持u201c統一領導,分級管理u201d。這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是實行宏觀管好管住、微觀放開搞活,因事制宜、因地制宜地劃分中央和地方在商品流通權限的重要原則。
2.維護宏觀管理的嚴肅性。貿易工作的方針、政策、規章制度,以及重要商品流轉計劃的制定,不論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必須集中統一。一切貿易企業都應嚴格遵守,貫徹執行。3.充分發揮各地方管理的積極性。陳云同志曾指出,貿易工作的特點是u201c帶有極大的分散性、地方性和群眾性,同群眾的關系很直接u201d。這就要求給地方以較大的管理貿易的權限,以發揮他們的作用。要實行分權分責的原則,明確權限,落實政策,給地方以相應的物質利益。這樣,一方面可以保證分權和集權的統一性,避免各自為政,政出多門,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調動地方的積極性。
(二)正確處理國家和企業的關系
企業是國家的基層經濟組織,也是國家經濟管理的基礎。企業的效益是社會效益的基礎,沒有企業效益,就沒有國家效益。社會主義國家與企業的關系,是統一性和獨立性的相對關系。各個生產單位或企業都要有一個與統一性聯系的獨立性,才能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因時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使企業得到不斷發展。工業企業是這樣,貿易企業也是這樣。如果企業沒有獨立性,不具備經營管理的自主權,不給企業創造能夠按照客觀規律辦事的必要條件,就不可能適應市場不斷變化的需要,也就不可能充分調動企業經營的主動性。
(三)正確處理企業與職工的關系
管理的基本任務是對人的管理,包括組織、約束、使用和激勵。其中激勵是人的管理核心,激勵所發生的核變會產生無窮的力量,是企業得以不斷發展的基本因素。沒有廣大群眾職工的積極性,就沒有企業的經濟效益。因此,處理好企業與職工的關系是貿易體制改革的核心:
①要樹立職工是企業主人的觀念;
②要實行嚴格的崗位責任制,做到人有崗,崗有責,責必行,責利結合,賞罰分明,不斷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③要認真貫徹按勞分配制度,把職工的經濟利益與企業的經濟效益緊密結合起來,多盈利多貢獻多收益。
(四)正確處理宏觀間接管理和直接行政管理的關系
貿易體制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由單一的、直接的行政干預轉向宏觀的間接管理。u201c放開搞活u201d不等于放而不管,開而無序。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在增強企業活力、充分發揮市場機制調節作用的同時,宏觀上必須進行調控,有的必須輔以必要的、直接的行政管理。市場機制的盲目性和企業利益的自我膨脹,往往會導致企業行為的無序和短期化,偏離國家的整體利益和長遠目標。對此,應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以制止其消極因素的蔓延和擴散,糾正企業的離軌運行和逆向運行,以保證經濟生活正常運轉,使改革有秩序地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