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部分小微企業出現資金鏈斷裂和企業主出走現象,對經濟和社會穩定造成一定影響。產生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表面上是負利率情況下缺少投資渠道,導致大量資金涌向高利率金融工具導致金融風險。實際上是則是金融危機后2009年上半年貨幣政策極度寬松、貨幣供應快速增長,2010年下半年物價快速上漲后,2011年上半年大量閑臵資金急于投資高利率借貸產品,2011年下半年持續至2012年,持續緊縮的貨幣政策累積效應顯現,貨幣供應持續快速回落,民間資金鏈斷裂。
小微型企業貸款需求較為緊急,貸款頻率高、金額少、期限較短的特點不符合傳統銀行貸款業務的標準,由此而引發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一直制約著小微型企業的發展。
在傳統金融機構不能有效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情況下,不少的類金融機構,則只求安全第一,做生意也變得慎之又慎,最大特征便是界定客戶的標準愈發嚴苛。u201c最要緊的,是要確保企業的資產能力必須覆蓋其借款金額u201d,溫州市中小企業融資服務中心總監戴克明告訴記者,對于已經在銀行做了資產抵押的企業,他還是會要求企業找來關聯企業做u201c陪綁u201d,或提供更多的反擔保措施。溫州一家造紙企業前來求助,其自身房產及廠房已在銀行做了抵押,需融資4000萬元,戴克明不放心,多番挖掘,發現該企業還有價值1500萬元左右的庫存,戴克明遂說服企業將這一貨權質押給銀行,銀行才同意放貸。
有著政府背景的溫州市中小企業融資服務中心,其融資渠道以銀行為主,服務中心致力于為企業制定u201c融資解決方案u201d,呈交銀行獲認可后,企業即可獲貸。中心只是每月收取企業授信額千分之一的服務費,如果出現壞賬,中心無賠付責任,但銀行一旦認為u201c方案u201d并非萬無一失,也完全有理由不放貸。中心自2012年3月開張以來,僅幫助了60余企業共計融資近2億元。相對于這種u201c龜速u201d,中心30多人的人員設置顯得過于u201c龐大u201d,利潤收入與運營成本之間也出現了嚴重失衡。不過,核心部門人員依然很忙,因為上門求貸和最終獲貸成功的企業比例是6:1,核心部門人員的u201c忙u201d多用在了反復考察企業上。 從事融資業務十余年的資深人士戴克明先生,經過反復研究、市場調研,認為就中國現有的金融體制和配套機制,不是地區性的金融改革能解決問題,也不是固有的金融運作模式能解決問題,只有引入互聯網'開放、平等、協作、分享'的精神,結合傳統金融的核心本質,才能切實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建立一個網絡貸款的公共平臺對于規范網絡貸款發展,更好的促進小微型企業實現融資方式的創新,扶持小微型企業發展有著積極地意義。并積極參與多個電商金融的平臺建設,積累了大量的運作經驗和心得體會。
電商金融就是為了建立社會閑散資金的和小微企業有效資本之間的互幫互助的互動平臺,以互聯網技術為核心,拓展小微企業融資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