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強宣傳教育,提高環保意識
加強環境教育及相關領域的研究工作,建立相應研究機構,盡快形成具有我國特色的環境教育體系。全面、廣泛地宣傳國際環保公約和國際環境標準等法規,非凡是由于日益增多的國際環保公約、協議、標準是各國行使綠色國際貿易壁壘的法律依據,具有相當的復雜性和多變性,更應著重宣傳。通過宣傳、教育,提高全社會對綠色國際貿易壁壘的危機感和緊迫感,提倡綠色生活方式,讓綠色概念深入人心,把環保導入企業經營決策中,增強企業產品的國際市場競爭力;把綠色國際貿易壁壘給我們帶來的挑戰和機遇變成全社會的動力,使全社會的每一成員都熟悉到應對綠色國際貿易壁壘的挑戰,既是我國經濟自身生存和發展的需要,也是進入世界經濟大家庭參與競爭的需要,大家應自覺地以實際行動往返應這一挑戰。
2.堅持可持續發展為主導的工業化模式
中國已確定可持續發展作為21世紀議程,在中共中心十五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心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的建議》中,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的內涵,明確提出了以可持續發展為主導的工業化模式。在十六屆三中全會的會議公報中強調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我們應制定針對綠色壁壘的國際市場開拓計劃和發展策略,改變大量消耗資源、能源、污染環境的傳統發展模式,推行以生態環境為中心的綠色增長模式,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3.進行綠色設計,實施綠色營銷
產品設計要做到物盡其用,盡量采用標準化,盡可能不使用和少使用有毒有害的原料,以達到可分解。可翻新重復使用、易拆卸、易回收、節省材料、尤毒無害的綠色目的。企業應樹立綠色營銷觀念。綠色營銷觀念是伴隨著全球綠色消費興起的一種市場營銷新思維,要求企業在進行市場營銷過程中,要注重把消費者利益、企業利益和環境利益三者有機結合起來,寓環保意識于企業的經營決策之中,重視與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4.建立綠色技術支撐體系
該體系主要內容是借鑒。研發并著力推廣綠色技術。綠色技術是指根據環境價值來利用現代科技的全部潛力的技術。般來講,綠色技術包括用于消除污染物的環境工程技術。對廢棄物進行再利用的資源化技術和生產過程無廢少廢、生產綠色產品的清潔生產技術和生態農業技術。我國應站在這些綠色技術的前沿,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綠色技術并著力推廣應用,以帶動我國綠色產品的生產,進而促進我國綠色產業和綠色貿易的發展。
5.科技先行,發展新技術
環保產業進一步推動我國環境保護產業的發展,提高我國環保科技水平,縮小與國際環保先進水平的差距,為我國環境保護提供強有力的物質基礎。要加強環保科技的研究與產品的開發。既要重視開發那些投資省、效益好的實用技術,也要注重發展高新技術,尤其要注重采用微電子、生物工程、新能源等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的工藝和設備,提高環保產業的技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