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利潤,根據其研究范圍的不同,可分為:毛利、盈利、營業利潤和利潤總額幾種。
毛利即進銷差價,它是商品銷售收人與進價成本之間的差額;盈利是指企業在商品經營中的盈余,即商品銷售收入抵償已銷商品進價成本和商品在流通過程中所發生的各項費用之后的剩余部分。根據有關規定,商品流通企業的經營總成本由已銷商品進價成本和貿易費用構成。所以,盈利即銷售收入扣除商品經營總成本后的剩余。它主要是由工農業生產部門的勞動者為社會創造的而在流通過程中實現的一部分剩余產品的價值所形成,也有一部分是商貿部門的職工通過商品的運輸、保管、挑選,整理、包裝、加工等勞動所追加的價值。就其實質而言,盈利是社會剩余產品的貨幣表現。
營業利潤包括主營業務利潤和其他業務利潤。主營業務利潤是指主營業務收入扣除商品進價成本、貿易費用和營業稅金及附加后的凈額。其他業務利潤是指企業其他業務的收入減去其他業務支出和其他業務繳納稅金后的凈額。
利潤總額包括營業利潤、投資凈收益、匯兌損益、營業外收支凈額、國家補貼收人以及企業按規定取得的減免稅退回的稅金等。
以上毛利、盈利、營業利潤和利潤總額彼此有著密切的內在聯系。它們分別在不同的層次,從不同的角度反映著企業經營活動所帶來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其關系可用以下圖示:
由下圖可知,貿易的利潤總額是各項收入抵償各項支出后的余額。它由商品銷售收入、商品銷售成本、費用、營業稅金和非商品經營凈收支等五項主要因素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