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岸的開放吸引了不少的旅游者,每年有3000多外國游客中來到這里,到神山、神湖朝圣觀光者更多。為了加強對口岸的統一管理,改善經營條件,挖掘市場潛力,普蘭縣成立了口岸辦公室,又向自治區爭取500萬元人民幣的資金,對口岸市場進行了修葺,建設了3000平方米的新市場。1995年來此經商的印度、尼泊爾商戶已達116戶,內地商戶169戶,本地戶34戶。印度、尼泊爾商戶主要經營布匹、呢子、床單、紅糖、法國香水、印度香水、頭油、化妝品、首飾等商品。有的印商、尼商還用紅糖、百貨換取當地群眾的羊毛等物品。現在仍有部分印、尼商人愿住用塑料布、帆布蓋在屋頂的低矮土房,有的一戶一間,有的一戶二間或三間。他們吃、住、做買賣、談生意都在家里。市場距普蘭海關、邊檢、衛檢、商檢、動物檢疫的聯檢大樓2公里遠,之間隔有孔雀河。由于交通不便,印商、尼商所有商品只能靠驢、馬馱運。尼泊爾商人比丹,1967年18歲時就來這里做生意,當時主要經營大米、面粉、布匹和糖等商品,如今他已在普蘭縣住了30年,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他現在主要搞商品批發,合作對象是阿里地區的各個貿易部門。1996年經營額達40萬元人民幣,贏利10萬元人民幣。印度有一位綽號叫'地王星'的商人,1959年到1964年,他就隨父親來普蘭做生意,后來中印關系緊張,生意也就停止了。從1992年開始,他年年都來,主要經營糖和日用小百貨。普蘭國際市場是季節性口岸,每年7月15日-10月15日開關4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