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完成重工業化的歷史進程,具體講需要達到兩個基本的目標:一是國民經濟發展所需要的技術裝備能主要由國內供給。二是,資本技術密集型的重工業在技術上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國際經濟競爭中顯示出較強的競爭優勢。中國經濟的現代化不能停留在輕工業化的水平上,應當也必須讓現代化的重工業在國民經濟運行中起到主導性的作用。
中國大型的重工業投資項目已經開始明顯上升,這是市場機制調節資源配置的一種必然結果。市場機制并不足以有效地啟動和加速中國的重工業化進程。一方面,國際貿易中的比較利益,一定時期內還會誘導甚至進一步強化中國工業結構的輕型化。另一方面,外商直接投資也會本能地主要集中于輕型工業項目上。出于對市場壟斷的考慮,跨國公司不會有興趣促使中國轉向重工業化。
市場機制最終有可能導致中國的資源配置格局發生根本性的變化,但這將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我們沒有理由作這樣長期的等待。面對全球經濟競爭和國民經濟發展的新格局,政府應當采取強有力的措施使中國的工業化進程轉入重工業為主的階段,進而真正拉動國民經濟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