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道
我國企業進入國際市場的渠道大致有三種:
1、外貿企業買斷出口
2、企業自營出口
3、接受加工定單出口
從這三種所占比重來看,外貿企業買斷出口所占比重大幅下降,自營出口略有增加(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由前者轉化而來)而加工貿易則飛速發展,迄今已穩居五成以上。在現代企業經營中,資源的有限性是擺在每個企業經營者面前的客觀實際,利用有限的內部資源去帶動相對無限的外部資源,是決定經營成敗的關鍵性因素之一。OEM方式則提出一條有效的途徑,也給企業經營者提供了幾點啟示。
適應企業長遠發展戰略
在企業經營中要制定出長遠的發展戰略,把對研究與開發的投入放到首要位置,而充分利用OEM方式將企業的生產結構轉化成能對市場態勢發展作出快速反映的彈性結構,這樣即在競爭中取得優勢又有利于資產的合理化配置,避免固定資產的盲目投資。從宏觀全局來講,可盤活現有資產,為實現資產優化優化重組提供新途徑。u201c大而全u201d,u201c小而全u201d的投資模式只能降低投資的效能,而很難形成有效的競爭優勢。
提供品牌經營機會
企業出口普遍采取買斷出口形式,外銷的是生產企業的品牌,市場開拓費用大部分都轉化為品牌價值。自營權企業的脫離,即斷絕了外貿型企業的貨源,又不利于外銷的規模經營,容易造成多頭對外,殺價競爭的局面。外貿經營權放開以后,生產企業完全可以以原有品牌,原有渠道外銷,完全可以繞過外貿企業這一中間環節。企業做OEM出口,走品牌經營之路。即出口企業根據生產動向,向生產企業提出產品制造要求,由生產企業設計,開發制造,再由出口企業以自己的品牌向外出口。出口企業的銷售渠道優勢,品牌優勢和生產企業的研究u2014u2014開發u2014u2014制造優勢,一起構成了產品的整體競爭優勢。雙方結成優勢互補,相互依存的命運共同體。
充分利用OEM 外部渠道資源
企業的經營者要樹立全球的經營意識,充分利用好國內,國際兩個資源,利用OEM方式將自身的經營重點從產品生產等可控因素上轉移到對渠道建設及對信息的綜合利用等不可控因素上來,利用OEM方式減少不必要的管理層次及對管理資源的耗費,在更廣的范圍上建立起順暢的營銷網絡,而不僅僅只局限于傳統的向質量要效益的傳統的經營策略
以OEM產品供給者身份進入國際市場
在傳統的對外貿易經營體制下,生產企業的產品由外貿企業買斷出口,因而,生產企業本身與國際市場幾乎完全是隔絕的,既不了解國際市場的發展趨勢,也沒有外在的競爭壓力。這是絕大多數企業在國家保護幾十年后仍然缺乏競爭力的一個重要原因。如果采用OEM方式經營,不僅可以利用過剩的生產能力,而且能間接捕捉到國際生產的發展變化,同時,購買方隨時終止合同交易的可能也給企業帶來了壓力,使得企業不得不開發出最好的產品來,努力降低成本。除了滿足OEM 產品定單以外,條件成熟的企業也可以以自身品牌外銷。OEM出口從形式上看,仍屬于一般貿易,卻又具有加工貿易的特征。在產品設計,開發制造過程中,企業素質也得到不斷提高,這遠非簡單的加工貿易可比。
OEM融合企業產品服務
要切實了解市場態勢及消費需求,將產品與全系列的服務融合在一起,充分利用OEM方式使企業為最終消費者提供系統的集成化的解決方案,開拓視野,擺脫單一產品對企業發展的限制。現代企業經營實踐表明,一項產品或是技術,不論其有多么的高精尖,只要有市場就總會有別人仿制甚至超出的,而惟有向消費者提供服務是塑造獨特經營形象的關鍵,是贏得消費者從而取得最終優勢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