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在同一時間和同一市場上,商品的零售價格高于其批發價格之差額。它是商品流通過程的最后一個差價環節,由零售企業所耗費的流通費用、稅金和利潤構成。 在中國計劃價格體系中,為便于計算批發價格和零售價格,各級物價管理部門常將批零差價換算成批零差率,即批零差價占計算基價的百分比。其中,批零差價占批發價格的百分比,稱為順加批零差率;批零差價占零售價的百分比,稱為倒扣批零差率。在實際工作中,國家物價管理部門經常采用規定一種基價和一種批零差率的辦法,加強批、零價格的管理,并控制其水平。
n 同時,為了促進社會主義流通,做到貨暢其流,國家物價管理部門還分別不同情況,對不同商品規定不同的批零差率。通常的原則是:凡單位商品價格較低或不便經營的小商品,其批零差率較大;凡單位商品價格較高的大商品或貴重商品,其批零差率較小,使經營各種商品的零售企業,能夠得到大體相同的利潤水平。合理的商品批零差價水平起著協調批發企業與零售企業利益的杠桿作用,并有利于促進開展經濟核算,提高國民經濟效益。
n質量差價
n 又稱品質差價。同種商品因質量不同而形成的價格差額。質量差價占標準品價格的百分比,稱為質量差率。 商品質量差價主要有:品質差價、品種差價,等級差價、花色差價、式樣差價、規格差價等。它反映同種商品在使用上的耐用、適用程度的不同。同種商品形成質量差異的因素主要有:勞動者生產技術、熟練程度、栽培或飼養方法的不同,生產設備技術水平、工藝水平和原材料的不同,以及礦藏資源和自然條件的不同等。一般說來,在生產過程中,不同的企業生產同類產品,耗費的原材料和人工是有差別的,這種耗費與產品的質量成正比。產品在生產過程中所耗費的社會必要勞動量多,價值量大,商品的質量就好;反之,勞動量少,價值量小,商品的質量也差。按照價值規律的要求,價值量大、質量好的商品,價格應該高些;價值量小、質量差的商品,價格應該低些。但是,有些商品質量的差異在很多情況下并不是由于所耗費的社會必要勞動量不同所形成,而是由商品使用價值的差別所決定的。
n 按質論價是社會主義價格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同種商品按其質量不同分等定價,實行優質優價、劣質低價,能鼓勵企業生產優質產品,滿足社會需要;有利于企業積極采用新技術、新工藝,增加新產品;促進企業加強經濟核算,提高經濟效益。如果優質不優價,或者差價偏小,就會使生產優質品的企業因提高產品的質量而多消耗的物化勞動和活勞動,得不到補償,影響企業生產優質產品的積極性。同樣,對劣質品不實行低價,就會從價格上保護落后,使企業不關心改善經營管理,甚至會助長粗制濫造。
n 規定合理的質量差價,必須正確制定商品的質量標準。質量標準應以國家正式頒布的標準為依據;國家未正式頒布質量標準的商品,由工商企業共同協商確定。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