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商品流通業在世界上是比較發達的,其零售商的數目幾乎占全球前200名零售商的一半,最大的零售商沃爾瑪近些年來一直在全球500強企業中名列前茅。美國的商品流通業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過程。
19世紀80年代的美國只有38個洲,人口大概為5600萬,有65%的人生活在農村。由于交通尚不發達,人們相互之間信息閉塞,流通業的發展處在比較低級的階段。在當時每桶面粉的批發價為3.74美元,而在農村的雜貨店卻賣到了7美元的現實條件下,批發商是商品供應鏈上巨額利潤的獲得者。在這種情況下,郵購業務得到了大力發展。郵購商通過大規模采購,借助鐵路和郵政運輸,免費為農村送貨和郵寄包裹,為農民提供廉價商品和優質服務,這種郵購銷售方式贏得了大多數農民的喜愛。在這一時期,商品流通渠道主要還是由制造商主導。
到了20世紀初,由于汽車的普及和公路建設的快速發展,縮短了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的距離,消費者有了更大范圍的選擇。同時實行大規模生產的制造商已經在美國經濟中出現,美國的城市開始發展,許多農民放棄了農場而加入到城市的工廠當中,城市化進程加快,消費者的消費水平提高。從1900年到 1920年,短短20年時間城市人口就遠遠超過了農村人口。城市的居民習慣是在城市商店里購物,伴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購物習慣的改變,零售商店得到大力發展。20世紀 20年代和30年代,連鎖零售店得到迅猛的擴張。上世紀40年代,美國的零售業開始外擴,走上了國際化的發展道路。由于連鎖經營業態的出現和發展,這一時期的商品流通渠道中層級減少,制造商對零售商的依賴開始增強。
20世紀60年代,美國的社會又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許多市民不堪城市的嘈雜、空氣污染、交通堵塞之憂,紛紛從市區遷居到市郊。伴隨著這一生活習慣的變化,人們的購物方式也在改變。過去,人們逛街往往喜歡去市中心,但隨著高速公路網絡的發展和完善,以及郊區購物中心的興起,市中心已不再是消費者的首選。于是郊區的大型購物中心、折扣店、會員店等零售業態得到了充分發展。在這一時期,由于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零售業發生了一系列的變革,零售業呈現出不斷集中的趨勢,新的零售業態不斷涌現。
日本的商品流通業對日本的經濟有著重要的影響,這種影響具體表現在產業結構、國民收入、消費方式、人口及就業狀況等方面。伴隨著日本經濟的發展,日本的商品流通業大概經歷了以下幾個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二戰前
這一時期日本的經濟情況是重工業比較發達。重工業的產值平均能占到全國工業總產值的57%,工業水平居當時資本主義國家的第5位。但這一時期的日本商品流通業并不發達,由于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居住地比較分散,所以在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有多層級的批發商,從而形成了日本零售企業規模小、分散、零細、過剩的特點,整個商品流通系統的效率低下。這一階段具有代表性的零售業態為剛剛出現的百貨商店。
第二階段:二戰結束至20世紀50年代末
這一時期為日本經濟的戰后重建階段。戰爭對日本經濟造成重創,使日本經濟面臨全面崩潰的危險。但日本政府能夠審時度勢,依據不同經濟發展階段有針對性地提出該階段經濟發展的重點。比如,戰后初期,針對經濟的全面衰落,日本政府首先從解決人民的生計問題入手,重點發展農業和輕工業,以緩和糧食和生活必需品的窘迫狀態。生計問題解決后,日本政府又開始重點扶持基礎工業和運輸業的發展,從而使整個工業國民經濟得到恢復。正是這種階段性的經濟發展策略和有步驟、有計劃、循序漸進的經濟發展方式,讓日本在戰后短短幾十年內由一個經濟幾乎全面崩潰的國家發展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經濟大國。
在經濟重建期,由于物質生產主要是為了滿足人們基本的生活需要,因此在這一階段人們的需求基本同質,大多是一些生活必需品的需求。百貨店這種零售業態也得到進一步的發展,無論是其規模還是其競爭能力都得到加強。但整個商品流通系統基本呈現出比較散亂的局面。
第三階段:20世紀60年代初至70年代初
這一時期日本經濟發展速度相當驚人,新技術大量引進,物質生產極大豐富。就是在這一時期,日本經濟上升為資本主義世界僅次于美國的第二經濟大國。
由于經濟的發展,人們的基本生活必需品已得到極大滿足,轉而開始追求一些奢侈品的消費,追求精神層面生活水平的提高。比如對黑白電視機的旺盛需求,就反映出那一時期大規模的消費市場已開始出現。針對這種情況,最先做出反應的是制造廠商。為適應大規模消費市場的出現,制造商開發并導入新的生產技術,引入新的生產設備,大批量進行新產品的生產。反過來,為使產品實現更大規模的銷售,制造商又通過搞各種營銷活動,加強與消費者的溝通,不斷開拓產品的銷售市場,形成更大規模的消費。
在這一時期,商品流通系統主要由制造企業主導支配。超市、大型家電專賣店等零售業態也開始出現。
第四階段:20世紀70年代初至今
這一時期日本經濟發展已經成熟,高速經濟發展時期潛藏的隱患開始出現,再加上世界經濟的影響,日本經濟開始出現波動,但日本仍然具有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的實力。
在這一時期,由于經濟的發達和消費者收入的提高,人們消費品的選擇范圍及選擇的地理區域擴大,消費者的購買行為漸趨成熟,消費者的需求也呈現出差異化。人們更多地是追求自我選擇和有個性的消費,不再盲目跟隨潮流。針對這樣一種消費特點,專業大量販賣店的零售業態開始出現,該業態主要是集中于特定商品領域進行銷售,為消費者提供豐富的可供多樣選擇的商品型號。另外,就是便利店的出現,便利店主要是針對特定區域的消費者開設,為其家居生活提供便利。此外,由于消費者需求的多樣化、差異化,制造商需要更加貼近市場,及時了解消費者的需求,準確把握消費動態,不斷進行產品創新,慢慢呈現出一種生產、銷售一體化的趨勢。而消費者也逐漸成為流通領域變革的主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