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201c浙江制造u201d的含義:浙江制造是一個全方位的概念,它不僅包括物質成分,也包括文化成分和人文內涵。
人民日報論u201c浙江制造u201d:《人民日報海外版》 (2002.4.23第八版)中國加入WTO僅僅幾個月,勇闖國際市場的浙江人已經感受到市場競爭的硝煙;打火機遭遇歐盟技術壁壘;眼鏡蒙受土耳其反傾銷起訴;軸承遭到美國政府的反傾銷調查u2026u2026馬年開局,出口目的地針對u201c浙江制造u201d設置非關稅壁壘的人為事件接二連三,作為市場經濟超前發展的外貿大省,浙江能夠應對新的挑戰嗎?讓我們走進這片生機盎然的土地,探詢究竟。
趨利避害應對
浙江產品連續遭受外國政府的非關稅壁壘抵制,并沒有讓浙江驚慌失措。省委書記張德江辨析利弊,胸有成竹:u201c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既有機遇,也有挑戰。機遇與挑戰是相互聯系的,也是可以轉化的。關鍵是事在人為,掌握主動。浙江既要善于防守,更要善于進攻,要努力把利發揮到最大程度,把弊化解到最小限度,爭取最大的利。在實際工作中,浙江寧可把影響估計得嚴重一些,把對策研究得深透一些,把應對準備做得充分一些,使各項工作有板有眼,有備無患。u201d這番分析是有根據的。改革開放以來,浙江依靠體制創新的先發優勢、產業產品的比較優勢和地處長江三角洲開放發展前沿的區位優勢,已經迅速崛起,構筑起應對挑戰的產業基礎。
省經濟貿易委員會主任孫忠煥介紹,統計調查表明,浙江工業產品在全國的市場占有率從1979年的3.25%,上升到去年的8.1%。全省工業搶占開放先機,主動參與國際競爭和合作,多年來經受了國際競爭的考驗。2001年,全省工業出口交貨值占全國總量的12.8%,比1990年上升了9.2%;外貿出口產品的91.6%是工業制成品。目前,工業品價格已經與國際市場價格基本接軌。不僅如此。從產業結構看,浙江以勞動密集型的輕型產業為主,與發達國家產業的垂直分工較為明顯。浙江制造多為優質價廉的生活日用消費品,對于歐美等傳統市場,市場需求受宏觀經濟形勢影響不大,市場需求帶有相當程度的剛性;對于俄羅斯、拉美、非洲等新市場,浙江產品則具有很強的競爭力。
u201c浙江的差距在于浙江產品的技術水平不高u201d。柴松岳省長不無憂慮地說,去年全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所占比重僅有3.17%,超過一半的企業沒有執行國際標準,許多產品缺乏自主知識產權,嚴重影響整體對外形象和市場競爭能力。一家企業對德文一竅不通,居然拿著產地、商標、式樣完全仿冒德國的產品到德國參加國際展覽,結果被德國廠商在家門口逮了個正著,只好低頭挨罰。去年,光是義烏小商品市場,就被省技術監督局查出假冒標識500多起。浙江的商業企業至今沒有1家零售企業進入全國20強,對于加入WTO物流業發展的競爭形勢,也是很難適應的。此外,政府職能還存在缺位、錯位、越位的情況,政府經濟管理水平面臨新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