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95年7月1日起生產企業以u201c進料加工u201d貿易方式進口料、件加工復出口的,對其進口料、件應先根據海關核準的《進料加工登記手冊》填具《進料加工貿易申請表》,報經主管機關同意蓋章后,再將此申請表報主管其征稅的稅務機關,并準許其在計征加工成品的增值稅時對這部分進口料、件按規定征稅稅率計算稅額予抵扣。貨物出口后,主管退稅的稅務機關在計算其退稅或免抵稅額時,也應對這部分進口料件按規定退稅率計算稅額并予扣減。
實行u201c免、抵、退u201d稅辦法的生產企業對其進口料、件應先根據海關核準的《進料加工登記手冊》填具《生產企業進料加工貿易免稅證明》,報經主管其出口退稅的稅務機關同意蓋章后,再將此申請表報主管其征稅的稅務機關,準許其在計算當期應納稅額時,按規定的征稅稅率和退稅率差扣減當期出口貨物不予免征、抵扣和退稅的稅額。
兩種方法出口企業在申請開具《生產企業進料加工貿易免稅證明》時,有兩種辦法:一是購進計算法;二是實耗計算法。
(1)購進計算法購進計算法是指從事進料加工的生產企業在進口料件報關進口入庫后,將進口報關單進口額折合計算出海關進口料件組成計稅價格,乘以復出口貨物的征稅稅率和退稅率之差,在計算當期應納稅額時從出口貨物不予免征、抵扣和退稅的稅額中扣減的進料加工稅收管理辦法;
(2)實耗計算法實耗計算法是指從事進料加工的生產企業在進口料件報關進口入庫且將復出口貨物出口后,根據該批復出口貨物的數量金額與《進料加工登記手冊》規定出口的數量金額計算出當期海關核銷進口料件組成計稅價格,乘以復出口貨物的征稅稅率和退稅率之差,在計算當期應納稅額時從當期出口貨物不予免征、抵扣和退稅的稅額中扣減的進料加工稅收管理方法。
購進計算法操作簡便,減少出口企業資金占用,但是不便于監管。采用該辦法,出口退稅管理部門應做好臺賬專門登記,對已過返銷期仍不辦理該手冊核銷手續的,要及時檢查,分情況進行補稅、處罰。實耗計算法有利于監管,但是計算、操作時復雜,由于不能及時扣減當期出口貨物不予免征、抵扣和退稅的稅額,相對占用了出口企業的資金。
在計算應納稅額時,若當期免抵退稅不得免征和抵扣稅額小于零,則按零計算。即:當期出口貨物離岸價×外匯人民幣牌價當期海關免稅進口料件組成計稅價格時,可以抵減的當期海關免稅進口料件組成計稅價格按當期出口貨物離岸價×抵扣和退稅的稅額時,退稅率也應以進料加工申報表中申報時間為準。
應納稅額當期應納稅額=當期內銷貨物的銷項稅額﹣(當期進項稅額﹣當期免抵退稅不得免征和抵扣稅額)﹣上期留抵進項稅
免抵退稅不得免征和抵扣稅額=當期出口貨物離岸價×外匯人民幣牌價×(出口貨物征稅稅率﹣出口貨物退稅率)﹣免抵退稅不得免征和抵扣稅額抵減額
免抵退稅不得免征和抵的稅額抵減額=免稅購進原材料價格×(出口貨物征稅稅率﹣出口貨物退稅率)。
上述征稅稅率和退稅稅率均指復出口貨物的征稅稅率和退稅稅率。
當期稅計算當期免抵退稅額=當期出口貨物的離岸價×外匯人民幣牌價×出口貨物退稅率﹣免抵退稅額抵減額
免抵退稅額抵減額=免稅購進原材料價格×出口貨物退稅率
免稅購進原材料包括國內購進免稅原材料和進料加工免稅進口料件。其中國內購進免稅原材料是指開具進料加工免稅證明業務所涉及符合國家政策規定的國內購進原材料,進料加工免稅進口料件的價格為組成計稅價格。
進料加工免稅進口料件組成計稅價格=貨物到岸價格海關實征關稅海關實征消費稅
稅額的計算(1)當期期末留抵稅額≤當期免抵退稅額時:
當期應退稅額=當期期末留抵稅額
當期免抵稅額=當期免抵退稅額﹣當期應退稅額
(2)當期期末留抵稅額當期免抵退稅額時,
當期應退稅額=當期免抵退稅額
當期免抵稅額=0
結轉下期抵扣的進項稅額=當期期末留抵稅額﹣當期應退稅額
u201c當期期末留抵稅額u201d為現行《增值稅納稅申報表》中u201c免抵退貨物已退稅額u201d與u201c期末留抵稅額u201d的合計數。u201c免抵退稅貨物已退稅額u201d應理解為當期免抵退稅貨物應退稅額。
生產企業開展進料加工業務,應按規定先持外經貿主管部門的批件,送主管其出口退稅的稅務機關審核簽章。各市地主管出口退稅的稅務機關須嚴格審核簽章,并建立臺賬逐筆登記,將復印件留存備查。海關憑蓋有主管出口退稅的稅務機關印章的外經貿主管部門的批件,方能辦理《進口料件登記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