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經濟是指服務經濟產值在GDP中的相對比重超過60%的一種經濟狀態,或者說,服務經濟是指服務經濟中的就業人數在整個國民經濟就業人數中的相對比重超過60%的一種經濟態勢。現代服務經濟產生于工業化高度發展的階段,是依托信息技術和現代管理理念而發展起來的,現代服務經濟的發達程度已經成為衡量區域現代化、國防化和競爭力的重要標志之一,是區域經濟新的極具潛力的增長點。
服務經濟是近五十年來崛起的新的經濟形式,它在國民經濟構成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它涵蓋了服務業乃至對外服務貿易的廣闊的市場經濟門類與形式。在國外,服務經濟已基本形成相對成熟的體系,并有其自身的運作方式。在我國,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服務經濟開始得到政府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并在國民經濟中逐漸加大其比重。它是我國正在進行的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主要途徑,關系到未來經濟發展的走向與創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全球經濟經歷著一場結構性的變革,對于這一變革,美國經濟學家維克托·福克斯(Victor R. Fuchs)在1968年稱之為u201c服務經濟u201d。富克斯認為美國在西方國家中率先進入了服務經濟社會。富克斯的宣言預示著始于美國的服務經濟在全球范圍的來臨。伴隨信息革命和技術的飛速發展,服務經濟也隨之表現出新的發展趨勢。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