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經濟一體化按關稅壁壘和商品以及服務自由化程度,以及在產業、財政、金融、政治等各方面的聯系程度,可分為以下幾種形式。
(1)部門一體化。部門一體化是指區域內各成員國的一種或幾種產業實行一體化,如歐洲煤鋼聯營經濟一體化組織,內容包括逐步取消成員國之間煤鋼產品進出口關稅和限額,成立煤鋼共同市場,通過控制投資、產品價格、原料分配、企業的興辦與合并等調節共同體成員國的煤鋼生產,并建立有超國家性質的u201c協調機構u201d,對各成員國、企業和個人實行約束。這種形式的部門一體化還有歐洲原子能共同體(EAEC)。
(2)優惠貿易安排。這是市場經濟一體化最低級最松散的一種形式。主要是通過協定或其他形式,減少成員國之間的進口關稅。即對全部商品或部分商品規定特別的關稅優惠。如東盟和非洲優惠貿易區等就屬此類。
(3)自由貿易區。自由貿易區指由簽訂有自由貿易協定的國家組成的貿易區,在成員國之間取消工業品貿易限額,減免或廢除關稅,使商品在區域內各成員國之間逐步自由移動,但不涉及建立共同的關稅和共同貿易政策,不建立超國家的機構。例如,歐洲自由貿易聯盟和拉丁美洲自由貿易協會等。
(4)關稅同盟。關稅同盟指由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簽訂協定,相互間免征關稅和取消其它壁壘,并對非同盟國家實行統一的關稅率而締結的同盟。它在一體化程度上高于自由貿易區,它除了包括自由貿易區的基本內容外,成員國之間對外還建立統一的關稅率。結盟的目的在于使參加國的商品在統一關稅之內的市場上處于有利的地位,排除非同盟國商品的競爭,它開始帶有超國家的性質。如歐洲經濟共同體實行經濟一體化的基礎,就是關稅同盟。
(5)共同市場。所謂共同市場,就是在共同市場成員國內完全廢除關稅與數量限制,并建立對非成員國的統一關稅,同時也允許成員國間資金、勞動力等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如歐洲經濟共同體在1986年就已經實現農業共同市場。
(6)經濟同盟。所謂經濟同盟,就是各成員國之間不但商品和生產要素可以完全自由流動,對外建立統一關稅,而且要求成員國制定和執行某些共同經濟政策和社會政策,逐步廢除政策方面的差異,使一體化的程度從商品交換擴展到生產、分配乃至整個國民經濟,形成一個龐大的經濟集團。
(7)完全經濟一體化。這是經濟一體化的最高階段。在此階段,區域內各國在經濟、金融、財政等政策上完全統一化。在各成員國內完全消除商品、資本、勞動力及服務貿易等自由流通的人為障礙。進而在政治、經濟上結成更緊密的聯盟,統一對外的政治、外交和防務政策及經濟政策,建立統一的金融機構,發行統一的貨幣。歐洲經濟共同體在1991年12月n日召開的首腦會議正式通過了政治和經濟與貨幣聯盟條約,即《馬斯特里赫特條約》,確定了建立歐洲中央銀行和單一貨幣的期限,而且還計劃制定共同的外交和防務政策,以建立一個強大的歐洲聯邦。這不僅包括了貨幣在內的經濟的完全一體化,而且是一種政治、外交與防務的一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