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胎于計劃經濟的中國工業企業,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軌過程中,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企業機制和管理思想都滯后于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
1、缺乏主動出擊市場的動力和積極性。實際調查結果表明,企業外部資源利用低,企業與供應商的合作還沒有形成戰略伙伴等具有戰略聯盟的關系,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山頭主義思想仍然在許多企業存在,跨地區、跨國界的全球供應鏈為數不多。
2、許多國有企業雖然很有一定的市場競爭能力,但是在與其他企業進行合作方式上,仍然習慣于按照計劃經濟模式辦事,沒有進行科學的協商決策和合作對策研究,缺乏市場競爭的科學意識。
3、由于國有企業特殊的委托-代理模式,委托代理的激勵成本(Incentive Cost)遠大于市場自由競爭的激勵成本,代理問題中的敗德行為相當嚴重。
4、國有企業委托人的典型特征是委托人的雙重身份、雙重角色(既是委托人又是代理人),代理人問題比其他類常規代理人問題更復雜。
5、企業合作關系中短期行為也普遍存在。由于委托代理人問題的特殊性,國有企業普遍存在短期行為。企業的協商過程帶有很強的非經濟因素和個人偏好行為。
6、由于計劃經濟體制下的棘輪效應(Ratchet Effect)的存在,企業在合作競爭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此外,中國市場資源的結構配置機制并不符合規范的帕累托配置模型,資源配置的效率低,交易成本較高,委托代理實現過程中由于信息非對稱性導致國有資產流失等問題都讓人十分棘手。
7、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供應鏈模式是供應鏈企業合作方式與委托代理實現的未來發展方向,但是中國許多企業沒有充分利用EDI/Internet等先進的信息通信手段,企業與企業之間信息傳遞工具落后。與此同時,在利用Internet/Intranet進行商務活動過程中,缺乏科學的合作對策與委托實現機制,法律體系不健全,信用體系不完善。1998年,發生了海南某公司和香港某公司進行在線電子商務時中國首例電子商務詐騙案,充分說明中國企業在進行全球供應鏈活動中進行合作對策與委托實現機制研究的重要性。
由于這些問題的存在,使得供應鏈管理思想在中國企業中應用受到的阻力比想象的要大得多,而企業改革的深入又迫切需要改變現有的企業運行機制和管理模式。因此,完善供應鏈管理思想運作方法,解決中國企業在實施供應鏈管理過程中迫切需要解決的企業合作對策與委托代理實現機制問題是關系到供應鏈管理模式能否在中國得到很好實施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