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信息處理包括規范、加工、傳遞、存貯、檢索、輸出等六個步驟。
(一)信息的規范化。
收集信息的質量直接決定著輸出信息的質量,由上述渠道和方法收集,整理的信息必須進行規范化。首先,各個項目、屬性、名稱、詞語要有明確統一的定義,以使各種信息之間有可比性;其次,對于各個屬性要制定出屬性值的描述模式,屬性值有數值型和文字型兩類。對于數值型屬性值的描述模式,要注意規定計量單位與精度要求。對于文字型屬性值的描述模式,應注意使用抽象化、概括性強的描述符號體系,并對每一符號的具體含義和界限范圍作出明確規定。
(二)信息的加工。
信息加工是信息處理的基本內容。信息加工的目的是解決原始信息資料無序零亂、復雜多樣、互無聯系、量大模糊等矛盾,經過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加工,提高信息的有序度、準確度、適用度和價值。信息加工主要包括篩選、分類排序、分析比較、整理統計、概括綜合、鑒別編寫等工作。其中分類排序是對原始信息進行初步整理,按其內容、時間,用途等標志分類,再編號登記;分析比較是一種初步分析,從收集信息中分析有關因素的規律性,并與企業生產經營決策所需目標信息進行比較,若不符合要求則需再收集信息;整理統計是要通過這項工作將原始數據加工成系統的數據系列,概括綜合要求工作人員經過研究分析,從復雜的數據、資料中;概括綜合成符合企業要求的商品情報,鑒別編寫是對整理的數據、資料的可信度進行鑒別,剔除不可債者,并對信息含量、時效、價值進行判斷,最后按照企業用途,通過手工或計鈞:機編寫成加工后的新的有用信息。
(三)信息的傳遞。
商品信息只有從信息源及時傳遞到使用者手中,才能發揮信息的作用。商品信息的傳遞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由信息源進行的有意識。有序的、有目的的傳遞,它要根據信息使用者的要求,遵循特定的傳遞通道,按照規定的方向,達到指定的目標;另一種是信息源和信宿均不固定,沒有特定的傳遞通道和目的性,屬于無序的信息擴散。此外,還有許多商品信息的傳遞介于這兩種傳遞之間。商品信息傳遞的基本要求,一是傳遞速度要快;二是傳遞質量要高。既要防止和克服噪聲干擾,做到真實無誤,又要提高傳遞的有序程度,使信息有效地送到既定使用者手中。
(四)信息的存貯。
信息貯存主要是為了保存信息,以便日后再使用。信息貯存的基本要求是安全保管、節約空間、查找迅速。安全保管是指為了防止信息丟失或損毀,要選擇適當的載體、保存場所和環境,同時要做好存貯期間的保管工作。節約空間是指改進存貯載體,力求減少存貯空間。查找迅速是為了方便檢索,在存貯信息時應進行科學分類與編碼,以利于日后用人工或機器快速查找。
(五)信息的檢索。
信息的檢索要達到方便、迅速和準確的目標,必須建立一套科學、系統的分類與編碼體系。商品信息可按其來源、內容、時間、具體形式(如報告、報表、公文、廣告等)等標志,進行分類和編碼。為了檢索(主要是手工檢索)方便,也可編制和使用某些檢索工具,如目錄、文摘/索引、信息、資料指南等等。.
(六)信息的輸出。
企業加上處理的信息,除部分依照不同要求,編輯成供企業內部各級管理者所需的各種數據、資料外,其中大部分需要輸送到國家宏觀經濟管理部門、上級主管部門、業務聯系單位以及各類信息中心等等,構成了企業內部流向企業外部的信息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