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近期從媒體上獲悉,高校教材《市場營銷學》目前在市面上共有180余種版本。雖然沒有看到《國際貿易實務》的版本的統計數據,但作者估計,其版本數量很可能會與上述數目不相上下。在當今的市場經濟條件下,高校教材的競爭性由此可見一斑。這本極普通的《國際貿易實務精講》從2007年1月初版至今,在不足三年的時間里就不聲不響、輕而易舉地接連推出了四版,我想,這主要應該歸功于三點:第一,讀者的鑒賞力。營銷學上有一個理論說商品大多為非專家購買。另外,美國一家杜邦公司有一項調查表明:63%的消費者是根據商品的包裝來選購商品的。我才疏學淺,不敢妄言,但此書銷售的實踐似乎并不符合這些定理。在這個天外有天、專家學者數不勝數的國度里,作者根本沒有什么名氣和地位。這說明讀者的眼睛是雪亮的,他們有足夠的眼光去鑒別好與不好,而絕不是人云亦云地盲目跟風。第二,出版社編輯饒淑榮等老師的高度責任心。中國海關出版社把社會效益放在了第一位,他們沒有為了降低成本、增加收益,閉著眼睛一再重印,或者一口氣印刷一大堆細水長流,而是賣完一批、修訂一次、再版一次,使書中的錯漏一次次減少,使本書的檔次一次次提升。第三,作者的辛勤勞動。作者始終高度關注來自書本、課堂和社會方方面面的專業信息,及時把學生、教師、社會讀者以及專家學者們直接或間接反饋的意見和觀點隨時加以集中、分析和篩選,并將其中合理的信息對原書相關內容作出適時的調整,努力使每一次新版都成為一本真正意義上的u201c新書u201d。本次修訂,作者又對第三版全書修改達240多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