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號開始,國家法定春節假期正式結束。肺炎疫情在這個假期牽動了所有人的心,隨著返工潮來襲,不少企業開始恢復生產運營。
此次疫情對所有已復工或即將復工的企業來說,都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其中受到最多關注的就是武漢的企業。
武漢作為中國的芯片產業重點城市之一,擁有長江存儲、武漢弘芯等多所半導體研發設計公司,而這些半導體廠商的下一步運營發展也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根據證券時報旗下平臺e公司1月30號的采訪,長江存儲稱運營情況正常,長江存儲副董事長楊道虹1月16號接受有關媒體采訪時稱,在3D NAND 芯片量產后的接下來這段時間,主要致力于實現其產能爬坡。
武漢其他半導體制造廠商多數與長江存儲一樣,能夠重回運營正軌。而在全國其他受疫情影響較小的地區,半導體相關產業進程恢復得更快,其中就包括著名的晶圓代工廠臺積電。
說到半導體行業,臺積電(全稱:臺灣積體電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的名字并不令人陌生。不單單是因其作為全球首家集成電路代工企業,在工藝和業績上取得的突出表現,去年11月華為與美國在5G技術的風波中,聲明繼續為華為處理器芯片供貨使得臺積電走入了國內大眾的視野,其大眾知名度進一步提高。
根據臺積電年報數據顯示,2019年總收入為1.07萬億新臺幣,同比增長3.88%,這一數據部分得益于7nm芯片在市場的好評。
臺積電7nm芯片自2018年實現量產,2019年二季度,利用EUV(極紫外光刻)技術的7nm增強版(7nm )也宣布量產,7nm系列為臺積電帶來了大量訂單,客戶交貨的排隊時間也拉長到預定的3倍。
今年1月份有消息稱,美國超威半導體公司(AMD)7nm芯片每月預定量或達到3萬片。依照臺積電的返工安排,臺積電位于臺灣新竹的總部已在1月底正式復工,而南京和上海的工廠在2月10號后都已進入正常的生產運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