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下半年以來,中國外貿一路高歌猛進,進出口總值連續14個月正增長,貿易規模創近10年新高,成為全球經貿中最大的亮點之一。
成績有目共睹:對外進出口貿易規模逐年遞增從國內進出口總額來看,2015-2020年中國進出口總額整體呈現先下降后上升的變化趨勢,從2017年開始進出口總額回升,到2020年國內進出口總值達到32.16萬億元,同比增長1.9%。其中,出口17.93萬億元,增長4%;進口14.23萬億元,下降0.7%;貿易順差3.7萬億元,增加27.4%。
2021年前三季度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8.33萬億元人民幣,比2020年同期增長22.7%。其中,出口15.55萬億元,增長22.7%;進口12.78萬億元,增長22.6%。
而且:與主要貿易伙伴進出口保持增長2021年前三季度,中國前五大進出口貿易伙伴分別是東盟、歐盟、美國、日本和韓國,其中我國對東盟進出口總額為4.08萬億元,同比增長21.1%。東盟繼續保持我國第一大貿易伙伴地位,占我國外貿總值的14.4%。
2021年10月,中國制造網統計了top10的行業包括玩具、交通運輸、醫藥衛生、汽摩及配件、消費電子等,移動電話、運動服裝、藍牙耳機、一次性醫療耗材等成熱銷品類。
2021年外貿成績還是很漂亮的,但我們無法回避這樣一個事實:外貿行業中,大部分市場主體的日子并不好過,特別是那些中小微外貿企業更是進退兩難——一邊是“瘋漲的箱子”重現港口,“一箱難求”“貨值抵不過運價”的現實讓其苦不堪言;另一邊是明知不賺錢甚至是虧損,也要硬著頭皮接下訂單,唯恐一不小心就失去了日后的客戶。
在企業所需的
外貿服務選擇調研中,2021年,
物流的選擇比例躍居第1名,大幅提高14.5個百分點,反映出物流貨運受阻是疫情影響下最突出的問題,企業迫切需要高質量的物流服務。另外,
電子商務的選擇比例上升到第2名,企業選擇比例為17.6%,其余調查項的排序為展覽、買方資信調查、認證、信息咨詢、金融、保險、法律和其他。
電商平臺成為拓展外貿市場的主要方式根據2021年10月《進出口經理人》雜志對548家包括制造商、貿易商在內的從事外貿出口企業進行的“外貿企業生存現狀調查”結果,企業選擇電子商務平臺方式的比例在近三年連續上升,從2019年的31.0%提高到了2021年的37.5%,并且2021年相比2020年提升6.2個百分點。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發導致全球正常貿易往來受阻,以跨境電商為代表的外貿新業態新模式打破線下交易的不便,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外貿企業出口下滑導致的銷售損失,跨境電商大大提高了外貿市場的抗風險性,也是外貿企業數字化轉型的起點。
商務部有關負責人日前表示,
外貿近期持續保持快速增長勢頭,其中不乏防疫物資出口劇增等“一次性因素”的作用,而“
這些一次性因素并不會長時間持續,下半年的外貿增長正逐步放緩,明年的外貿形勢可能很嚴峻”。面對外貿領域可能出現的大幅波動,中央近期提出宏觀政策跨周期調節,目的就是讓外貿能平穩運行在合理區間,防止大起大落對貿易增長和市場主體的傷害。
從全球化進程來看,疫情之后是否能回到從前還是未知數。2008年已經使全球化進程的趨勢發生了重大的變化,也就是全球貿易增長率開始下降。疫情結束之后,全球貿易增長可能會進一步下降。
2021年10月,中國制造網買家端,美國客戶訪問量位居top1,熱門采購產品包括預制或活動建筑、成人玩具、電動自行車、運動服裝、摩托車等,印度、巴西、菲律賓、墨西哥買家需求緊隨其后。
現在在疫情和貿易戰的影響下,美國和歐盟的出口都開始有難度了。所以
建議廣大外貿人可以重點去研究下其他市場:比如RCEP和一帶一路國家。尤其是一些走海運和內陸的,比如東南亞、中東、非洲和南美都是2022年可以重點考慮的。
其實早在2020年,就有人做過預測。根據WTO的數據,全球商品貿易在2020年的第二季度出現了有史以來最大的單季度跌幅,與前一季度相比下降了14.3%。降幅最大的是歐洲和北美,出口分別下降了24.5%和21.8%。相比之下,
亞洲出口相對未受影響,僅下降了6.1%。同期,北美和歐洲的進口額分別下降了14.5%和19.3%,而亞洲的進口額僅下降了7.1%。
由此可見,
亞洲市場的貿易形勢不但一直呈現增長,而且受疫情的影響也比其他國家地區要小很多,相對來說,亞洲市場更穩定。所以外貿企業在做市場定位時,應該考慮符合亞洲市場的需求產品。亞洲市場的產品需求特性主要為低價、實用、日常,例如服裝、箱包、自行車等都是亞洲市場的需求重點。
2021年,我們根據WTO的數據看到,疫情摧毀了某些商品的貿易,但同時促使了其他商品的貿易。
需求基數大,如
日常用品,或增長迅速的行業,如
防護類產品,都有可為;
奢侈品和旅游用品行業會遇到低潮,因為疫情原因,經濟低迷,消費力薄弱,對奢侈品的消費自然減少。受到疫情限制,旅游需求也不樂觀;
高消費行業,如汽車行業,包括汽車周邊配件產業,都可能會受到打擊,汽車是高消費,且屬于出行用品,受到疫情的影響,這方面需求會大幅減少;
農產品行業和食品行業將一直保持緩慢增長,滿足基本生理需求的產品將不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紡織行業、家具行業、智能辦公行業在疫情的影響下,發展勢頭將保持不錯的狀態,那些能保證人們日常生活和提高生活質量的產品都將具有爆單的潛力。
電腦手機相關的行業也能發展的很好,隨著網絡技術的進步和電子商務的普及,人們對電子產品的依賴會進一步加深。尤其是高科技電子產品,可能會盛行,因為疫情促進了網絡社交 (保持聯系但又避免接觸),所以高科技網絡社交產品可能會爆。
事實上,當前外貿企業所要面對的,不只是正在消退的“一次性因素”,還有更多來自外部環境的壓力,比如備受關注的運力運費問題、大宗商品和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問題,又如人民幣匯率升值壓力及勞動力成本提高問題等。在這些因素的疊加作用下,外貿發展的市場環境變得異常復雜。
有人說,外部潮水的退去,讓中國外貿呈現出“水落石出”的景象。但我們更想說的是,面對國際經貿新形勢、新挑戰,中國外貿理應展現“任爾山呼海嘯,我自巋然不動”的實力和姿態。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對外貿易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產業鏈咨詢、產業圖譜、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IPO募投可研、招股說明書撰寫等解決方案。
以上數據來源1:前瞻經濟學人(核心數據:對外貿易規模、進出口貿易增長、主要貿易市場規模)
以上數據來源2:中國制造網,《10月哪些外貿產品賣得好?一圖帶你讀懂!》
以上數據來源3: 本站平臺“創業財經”《2021年的外貿趨勢》
以上數據來源4:
https://wtt6.com/《“2022年外貿形勢可能很嚴峻”,進出口貿易怎么辦?》
旨在分享,侵權必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