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紅色央企華潤總經理張平,外貿部出口局副局長舒自清和時任 外貿部駐廣州特派員嚴亦峻在一起商量是否能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在國內舉辦一場產品交流會,為國內產品打開銷路同時為國家增加一些外匯.
1956年6月16號嚴亦峻以個人名義向外貿部發出電報,建議舉辦全國性的出口商品展覽交流會.
6月19日當時的外貿部部長葉季壯迅速在這封電報上做出了批示:“我同意,如果大家沒有不同意見,即照辦.嚴亦峻負責操盤,舒自清代表外貿部,張平以華潤公司名義負責對外客戶邀請.當時以華潤公司名義出具的邀請函就有2000多份.經過外貿部,外交部,公安部,中國旅行社和相關部門協商決定:蓋有華潤公司印章的邀請函就可以作為簽證,商人可持邀請函進入相關或者中國大陸,而后辦理簽證手續.
11月10日,展會在中蘇友好大廈如期開辦,兩個多月展期,成交6000多筆訂單,總金額帶5380多萬美元,到場客商來自37個國家,達2736多人.
中國出口商品展覽會開幕式
中國出口商品展覽會設立的交易廳
1957年3月4日,外貿部正式下發 《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部同意4月份舉辦出口商品交易會》文件,批準舉辦廣交會.廣交會由此拉開了新中國經濟發展的大幕,代表著中國開始跟世界接軌.
1956年,為了配合廣州市日益發展的商業、外貿和旅游事業,迎接即將在廣州舉辦的首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廣州市政府根據周總理的建議組建成立了廣州市汽車公司,這是繼北京首都汽車公司之后,國內最早經營出租汽車的公司之一。“廣汽”建立之初只有60多臺營運車輛,全部是從外國引進的伏爾加、摩力士等歐洲名牌轎車,其中最高檔的要數當時廣州市唯一的一輛奔馳轎車,只有國家元首級別的貴客才夠資格乘坐。每次把乘客送到賓館、飯店后,司機可以享受4毛錢標準的1菜1湯、白飯隨便吃的司機餐待遇,而且還可以從公司獲得每次3毛錢的誤餐補助。因此在上世紀50-70年代,出租汽車司機是為人尊敬和向往的職業,被譽為廣東“三寶”(司機、醫生、賣豬肉的)之一。
1957年4月,第一屆廣交會開展, 展示商品1萬多種,19個國家和地區的1223位采購商到會。廣交會第一年即成交8686萬美元,占當年全國創收現匯總額的20%。首屆廣交會收取各交易團1%成交額作為手續費,用作承辦廣交會所需經費以及中國出口商品陳列館擴充建館經費及常年經費,這種做法一直持續到1967年.
1957年,10月,第二屆廣交會租用原中蘇友好大廈.
第一屆和第二屆廣交會的時候,遠距離與外國客戶溝通只有兩種方式,一是打電話,二是發電報,當時還沒有傳真機。為了減少電報字數,節省費用,當時業務員還自創了一套符號系統,類似幾年前的BP機代號,通過符號縮寫,來說明外銷產品的類型、款式。比如說913,9的意思是插座,13的意思是13安,913就是13安的插座。根據這個方法,915、916就是15安、16安的插座,這樣一來省了不少費用。
1958年“長崎國旗事件”發生后,從1958年5月6日起,對日本停止進口;5月7號,外貿部再次決定,完全停止對日貿易.基于以上背景,第三節廣交會中途停止了與日本客商洽談進出口貿易.并在此后連續5屆又進一步終止了對日商的邀請.
1958年4月15號, 3屆廣交會在新建成的中國出口商品陳列館舉行,會期一個月。這是廣交會第一次遷址。陳列館位于僑光路2號,于1957年11月4日動工,1958年4月10日竣工。陳列館樓高5層,占地面積3600平方米,建筑面積1.45萬平方米,展館使用面積1.3萬平方米。國務院副總理陳毅為陳列館題寫館名。第3-5屆廣交會在此舉行。
周恩來總理在外貿部副部長雷任民(中),大會領導委員會副主任、秘書長嚴亦峻(左一)陪同下視察第3屆廣交會。
1958年4月份廣交會制定了<在會期間交易工作中注意事項>,針對當對出現的少數對外貿易對外不一致的“混亂現象”和“資本主義自由競爭傾向”,中共中央發布了“關于對外貿易必須統一對外的決定”,明文規定:“對外貿易必須嚴格統一對外,絕不容許有任何不統一現象發生。……只有統一對外,才能有計劃完成國家進出口計劃并為國家生產建設服務,才能有計劃、有組織地同兄弟國家進行貿易協作,才能配合我國和平外交活動,特別是才能同國外資產階級進行強有力的政治經濟斗爭,在防止和抵制資本主義國家對我國經濟腐蝕或侵襲上體現出我國無產階級專政的作用。
1958年秋交會基本消除了過去對內保密,對外公開,搶生意,爭客戶,降價銷售等不良現象.
1958年,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金日成首相參觀第4屆廣交會(會期一個半月)。這是第一位參觀廣交會的外國政要。廣交會首任秘書長嚴亦峻同志陪同參觀。
1959年春交會,由于"大躍進"影響,廣交會上貨源陷于緊張,履約率下降造成外商不滿.光1958年簽訂的合同中尚有2166件共2455萬美元沒有履行,妥善處理這批合同成了本屆廣交會的任務之一.
1959年11月1日,第6屆廣交會在新建成的中國出口商品陳列館舉行。這是廣交會第二次遷址。陳列館位于廣州起義路1號,于1958年11月1日動工,1959年8月底竣工。展館占地面積1.09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4.02萬平方米,展館使用面積3.45萬平方米,為僑光路陳列館的2.65倍。第6-34屆廣交會在此舉行。
1960年8月,周恩來總理接見日中貿易促進會專務領事理事鈴木一雄時候重申"政治三原則",并提出了中日之間"政府協定,民間合同,個別照顧"的貿易三原則.
1960年,中蘇徹底決裂,同時國內又面臨"三年自然災害",廣交會如期舉行."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國內糧油副食品日益緊張.在有關方面協調下,保障了廣交會來賓的基本需求
1961年春交會,廣交會有選擇地向62個日本民間友好商社發出邀請,當屆廣交會應邀到會日商70人,秋交會增加到201人.
1962年11月9號,廖承志,高碕達之助在北京簽訂<關于發展中日兩國民間貿易的備忘錄>,取廖承志的“廖(Liao)”字頭和“高碕(Takasaki)”字頭的“LT”二字母,簡稱為“LT貿易”中日民間友好貿易得到推動.
1962年春交會持續受到"三年自然災害"影響,廣交會固定了交易團請客要盡量縮減,宴客每位標準不超過5元,每臺宴會主人人數要控制在1/3以下.各團安排請客須經本團秘書長以上負責同志按上述原則審批,然后大會統一安排.
1963年2月,中共中央指出"每年兩次在廣州舉行的出口商品交易會,成交金額約占我全年對資本主義市場出口額的1/3以上...."
1964年春交會, 卡斯特洛·布蘭科進行政變上臺,由于布蘭科政府逮捕了中國在巴西的9位貿易工作軟銀和新聞記者,本屆廣交會暫停與巴西進行貿易.
1964年秋交會,坦桑尼亞,剛果,阿爾及利亞等11個亞非國家第一次參加廣交會.本屆廣交會接待廣交會人員13多萬人,一度造成廣州賓館爆滿.華僑大廈,南方大廈等出現商人睡加鋪和36人同住一大房的現象.
1965年,國務院批轉對外貿易部1965年全國外貿工作會議紀要,強調外貿部門“既是經濟部門,又是外事部門,……在一切工作中做到政治掛帥,毛澤東思想掛帥,中央政策掛帥,統一對外。”外貿部門要“堅決貫徹執行國家對外政策總路線和國別貿易政策,支持堅持馬列主義的兄弟國家,支持亞非拉的民族民主革命運動,開展對第二中間地帶的工作,密切配合外交活動,加強反帝反修斗爭.
1966年春交會,大會設立第一,第二,第三接待辦公室.第一辦公室負責接待外商(除日商外),第二辦公室負責接待日商,第三辦公室負責接待僑商,港澳商人.
1966年秋交會是文化大革命開始后舉辦的第1屆廣交會,其首要目的是宣傳"毛澤東思想"和"文化大革命"的意義.本屆廣交會處在"文革"紅衛兵大串聯接管.廣交會閉幕后,開放參觀的一個半月內,共接待國內觀眾超過202萬人.
1967年春,第21屆廣交會即將舉辦時,“文革”造成的兩派群眾組織忙于內爭,廣交會情況緊急。毛澤東主席4月13日親自批發了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中央文革小組《關于開好春季廣州出口商品交易會的幾項通知》。為了不使廣交會中斷,4月14日清晨,周恩來乘專機從北京飛到廣州,安排1967年春季出口商品交易會,并與各山頭的造反派見面,說服他們顧全大局,從而保證了廣交會如期開幕.
本屆春交會,第一天不談生意,以各種形式宣傳毛澤東思想.
1967年的秋季廣交會開幕前夕,周恩來又再次直接干預。9月13日,廣州兩大造反派沖占軍區大院,周恩來對他們的行為“大為震怒”,立即召見其在北京的代表,強調必須盡快恢復秩序,以便抓革命、促生產,并指示:“廣州的交易會不能停開。”本屆廣交會推遲一個月后順利開幕了,但政治活動比以往更多,甚至在商業談判中雙方都總要手持毛主席語錄。甚至“據說有些日本商人故意把語錄本弄臟,看起來是經常讀過的,好贏得中方的好感。”會場上,毛澤東思想宣傳隊表演歌舞。在進行商業談判的時候,雙方一道朗誦《毛澤東語錄》。
1967年,外貿部決定,廣交會經費改由外貿部直接撥款,廣交會不再從交易團成交額中抽成.
1968年,由于文革的干擾,秋季廣交會的成交額顯著下降.1參加廣交會的外賓都按地區分到不同的賓館入住。歐美外賓安排入住東方賓館,而港澳賓客則住在愛群大廈、華僑賓館,廣州賓館住的基本上是日本外賓.
1968年2月6號,國務院批準改變"中國出口商品陳列館"體制.過去廣交會承辦單位在廣交會期間稱"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閉幕后稱"中國出口商品陳列館."為避免名稱混亂,自1963年3月開始,取消中國出口商品陳列館名稱,統一以"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名稱對外.
1968年秋交會順利舉辦,開幕后每周六學習毛澤東著作,不對外洽談業務.
1969年的廣交會提出要對“國內外階級敵人造謠言說我們文革后沒有東西了”而“貶低我文革的偉大意義”做出回應,即在1969年春季廣交會上提出,改革對資本主義國家出口貿易的做法,雖然仍然強調統一對外,同一商品必須由一個交易團或總公司實行對外統一經營、統一報價、統一談判、統一成交,統一對外簽訂合同,但對于價格的高低可以對根據不同商品、不同市場定價,并允許給予中間商大約5%的傭金。這是廣交會首次進行有限的改革。
1969年4月份舉行了中共九大,加強了林彪,江青,康生等地位.廣交會展館布局也作出相應改變,設立了"紅寶書,農產品,輕工業品,重工業品和特藝品5個部分設館".
1969年秋交會按照中央"對外宣傳不要強加于人"的要求,取消額在開幕式和招待會上朗誦毛澤東語錄,向外賓贈送毛主席像章,組織來會客商早請示晚匯報等做法.
1970年4月19日,周恩來在會見松村謙三等人時明確地提出了中日貿易四原則,即中國不與以下幾種企業進行貿易:一是幫助臺灣、南朝鮮的企業;二是向臺灣、南朝鮮的企業大量投資的企業;三是為美國侵略越南、柬埔寨、老撾提供武器的企業;四是日本在美國的美日合資企業。[12]總之,政治和外交的利益是至高無上的。但與此同時,恢復因為文革而破壞的經濟秩序也是周恩來的努力方向。4月26日,周恩來審查第27屆廣交會展館方案,并做了“外貿要促生產、促內貿,促生產、使用、科研相結合”的重要指示。[13]可以說,從這時起,中國的形勢開始悄然變化。
1971年,廣交會期間毛主席與林彪巨幅宣傳畫。
1971年,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1972年2月,尼克松訪華,正式開啟了中美之間的新關系.對此,對外貿易部于1972年3月專門發了一份關于中美貿易的文件,將中央為中美貿易確定的原則下發給業務部門。總的原則是“在平等互利基礎上開展對美國的貿易。”要求步子不要一下子邁得太大,要根據美國對中國的態度和政治斗爭的需要來定,出口可以廣泛一些,進口則“應從嚴掌握。”還決定邀請30-40名美商參加這年的春交會。優先選擇那些對中國態度友好,一貫主張開展中美貿易并為此作過努力,有買賣可做的進口商,適當考慮包括壟斷集團的代表和能為中國引進先進技術的出口商。同時也提出,原則上可以同第三國的美資公司和美國子公司做貿易。不過,所有對美國的進出口貿易,暫時一律由總公司統一掌握,統一對外成交合同。
1972年2月 《中美聯合公報》(即《上海公報》)發表后,經國務院批準,1972年春第31屆廣交會向38戶美商發出邀請,應邀到會有42人,這是中美貿易中斷二十多年后美商首次到會。在此之前,美國客戶無法獲得廣交會邀請,相關請求也被明確拒絕.
1972年9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日本國政府聯合聲明》簽字儀式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西大廳舉行。中國總理周恩來、外交部部長姬鵬飛和日本首相田中角榮、外務大臣大平正芳,分別代表本國政府在聯合聲明上簽字中日兩國實現邦交正常化,中日兩國經濟貿易關系進入全面發展時期.
1973年5月31日,在華盛頓舉行了美中貿易全國理事會的成立大會。經中國國務院批準,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作為中方同該理事會的聯系單位。美中貿易全國理事會所列出的10項主要工作范圍中的第一項,就是組織美國工商界人士與中國貿促會、各進出口公司、中國銀行以及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等進行聯系和接觸。因此,這之后的美國客商參加廣交會更加方便,也更加踴躍.
1973年5月15日晚,廣交會在東方賓館,流花賓館舉行閉幕酒會,在東方賓館機型的有4087人參加的冷餐會上,發生了514人食物中毒事故.
1973年,外貿部還出臺了一系列新的政策,例如,對于旅客攜帶和個人郵寄進口少量自用的印有“美國人民捐贈”字樣的物品和包裝用品,不再作為印有“反動字樣”的物品予以沒收,各海關可以放行.
1973年秋交會上,陳云視察了廣交會,并指示商品價格要適應國際行市.
1974年4月15日,第35屆廣交會在新建成的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展館舉行。這是廣交會第三次遷址。展館位于流花路117號,于1972年10月動工,1974年4月建成。“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郭沫若手書。當時展館占地面積9.8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1.05萬平方米,經過多次擴建,展館最終建筑面積達17萬平方米。第35—103屆廣交會在此舉行(其中第94—103屆與琶洲展館同時舉辦)。
1974年秋交會上還是進行了兩項重要改革:一是對參加廣交會的外國官方代表團和商人一律改為自費,改變長期以來由中方負擔費用的做法.二是減少宴請活動,過去每屆廣交會除了開幕閉幕各舉辦一次大型招待會以外,各廣交會還分別宴請客戶.
1975年秋交會開始,取消了閉幕招待會.
1975年10月,外貿部發出通知,對各總公司出口商品的經營重新分工.主要內容是"同一種商品,由同一總公司經營...原則上分公司和總公司經營的出口商品應該對口...".
1976年春交會,"反擊右傾翻案風"開始,鄧小平再一次被打倒,受到影響,本屆廣交會貨源下降.
1976年10月6號粉碎"四人幫",廣交會工作人員連夜拆除展館中的"四人幫"畫像口號.
1976年,中印關系正常化,廣交會開始邀請印度客戶.
1977年春交會,這屆各交易團有選擇地接受了定牌,來料加工和中性包裝等國際貿易中的一些習慣做法.
1978年,全國進行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同時廣交會也開始逐步跟國際接軌,采用國際通用貿易做法.本年外貿體制改革,工貿結合的公司首次參加廣交會.
1978年12月16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利堅合眾國關于建立外交關系的聯合公報》一般簡稱為《中美建交公報》發表,美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國唯一合法政府.
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公報》正式生效,中美正式建交.
1979年3月,外貿部通過有關方面第一次想臺灣食品,機械,五金等行業的商家發出邀請,但囿于當時的政治環境,基本上沒有臺商直接到會.
1979年,萬向集團第一次通過浙江省機械進出口公司參加廣交會,第一次有了外銷訂單。1984年的春季廣交會上,美國多伊爾公司和舍勒公司兩位總裁了解了萬向的產品,進而走近萬向產品,從廣州按圖索驥,前往浙江,美國客商決定下3萬套訂單。但定價低,萬向將虧損10萬美元。魯冠球最終同意,他說:“3萬套我們虧損,等到30萬套怎么還會虧?” 2000年,萬向并購舍勒.
1980年,經國務院枇準成立中國對外貿易中心,作為廣交會的承辦機構.
1980年,為了解決來參加廣交會的參展商住宿問題,時任廣州市長的梁靈光引進港資,并以市長身份擔保借款興建了五星級花園酒店.
1981年,外貿體制進行改革,省級公司擁有了自營出口權,出口權從各個總公司下發到各個省級公司;外貿經營方式由過去的計劃調撥關系改為委托代理或代銷關系
1982年春,第51屆廣交會首次嘗試改革,舉辦時間由30天縮短為20天,并縮小辦會規模.同年,廣交會的主辦單位對外貿易部,對外經濟聯絡部,國家進出口管理委員會,國家外國投資管理委員會合并,成立對外經濟貿易部.,簡稱經貿部.
1982年春,第51屆廣交會上展出了中國制造的大型客貨兩用飛機模型。
1983年春第53屆廣交會,外商投資企業首次參展.
1985年春交會,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做了重要批示,并為廣交會題詞"廣交互利通天下"
1985年10月18日,美國副總統喬治·布什與夫人一行參觀第58屆廣交會
1986年海爾委托專業外貿機構參展,獲得只有一張桌子的小攤位,現在海爾已經成長為年銷售過千億的巨頭.
1986年,廣交會承辦單位--"廣州對外貿易中心"更為為"中共(廣州)對外貿易中心"并于1988年改為"中國對外貿易中心(集團)"
1987年春交會,省市政府不再下達指令性祝福計劃,打破了"三商"界限.這屆試行向客商收取手續費.本次廣交會,全國外貿推行出口承包經營責任制,把承包效果和企業發展,職工利益切實掛起鉤來.
當年9月,中國機電出口商會成立,宣布:為提高我國的電機出口的經濟效益,貫徹"加強管理,聯合對外"原則,經貿部規定,凡有電機出口經營權的單位,均應參加中國電機出口商會,否則不得經營電機產品出口.
1988年,全面推行外貿承包經營責任制,由各省,市,區向國家承包出口收匯基數,上繳外匯額度基數,超出部分實行分成.各外貿進出口總公司和部分工貿進出口總公司的地方分支機構與總公司脫鉤,作為企業法人,下放地方管理.
1989年春交會,交易會會期由20天改為15天,并新設了臺灣同胞咨詢處,也就是"五辦"的前身.1990年,經經貿部批準,正式設立了廣交會第五接待辦公室(簡稱"五辦"),專為臺灣同胞服務.
1989年,民營企業家邱繼寶帶上自己制造的“飛躍”縫紉機來到廣交會,因為沒有攤位翻墻進入展會,結果被保安逮個正著,交了50元罰款,罰站半小時.
1989年,浙江鄉鎮企業家茅理翔第一次參加廣交會,開著一輛汽車躲過檢查進入展館.在展館里,茅理翔用僅懂的幾句英語推銷點火槍.他后來成為了著名方太集團董事長.
1990年,廣交會一直沿用的魚尾型緞質來賓條改為國際通用的貼有本人照片的胸卡式來賓證.
1991年,外貿體制進一步改革,實行外貿企業"統一政策,平等競爭,自主經營,自負盈虧".
1992年,鄧小平南巡,推廣改革開放.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田紀云提出:"外貿企業改革的目標,第一是政企分開,第二是經營權和所有權分開,第三是逐步實現貿工,貿農,貿商,貿技結合的原則,第四是逐步向關貿總協定對發展中國家的要求方向過渡的原則"
1993年第73屆廣交會,組展方式實現了“省市組團,按團設館,取消午休,縮短會期10天”的實質性改革,極大調動了地方商務主管部門和商會參與廣交會的積極性。當屆參展企業從1472家猛增至2700多家.
1993年,青島金王(KingKing)第一次參加廣交會,并拿下50萬美元訂單,目前金王已經是全球第二大的蠟燭制造商.
1994年,廣交會組展方式完善為“省市組團,商會組館,館團結合,行業布展”的十六字方針,在布展方式上,按國際慣例分商品類別設置展區,方便了客商采購和出口成交。當年的第75、76屆廣交會,成交均突破百億美元大關.
1994年秋第76屆廣交會開幕現場.
1995年,外貿體制改革成果明顯,廣交會攤位數量嚴重不足.廣交會周邊很多賓館,酒店等都開始出租攤位舉辦小型交易會.
1996年秋,第80屆廣交會布展首次引入競爭機制,通過招標選出布展施工單位。
1996年,廣州市人民政府下發了<關于清理交易會會外展場的通知>,取締清理和臨時搭建展場,露天展場和街邊攤位.
1996年,格蘭仕公司業務員李淑玲扛著一臺微波爐和兩個電飯煲進入展館,并借用了外貿公司的一個角落,當屆廣交會獲得兩三千訂單并開始了外貿之旅.
1997年廣交會,開始放寬了對生產企業的參展資格.
1999年4月,第85屆廣交會正式成立投訴接待站,并制定了《廣交會期間投訴處理辦法》。在1998年春第83屆廣交會上,時任外經貿部部長石廣生對香港金利來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曾憲梓先生說:“您在這里若發現假金利來,我向您保證把它‘請’出去”。
2002年春第91屆廣交會辦展模式實行重大改革,一屆分兩期舉行,每期6天,按專業分期辦展. 這次改革,展覽面積達到31萬平方米,增幅近一倍,參展企業增幅達到75%.
廣交會期間各大出租車公司實施輪值制度,每天下午6時前由一家公司組織300輛車載展館外守候,以保證來賓交通需要.
2002年末至2003年春,“非典”來襲,波及全球32個國家和地區.廣交會雖如期舉辦但人員稀少.來自167個國家和地區的23128名客商到會,比上年春交會和秋交會分別下降80.8%和82.9%。出口成交44.68億美元,比上年春交會和秋交會分別下降73.4%和77.3%
2003年秋,第94屆廣交會首次在琶洲展館試運行,設立編織品、園藝、鐵石制品、骨刻玉雕、珠寶首飾展區。 2004年春,第95屆廣交會全面啟用琶洲展館一期工程,一期工程13個展廳全面投入使用,兩館兩期同時舉辦。
第94屆廣交會首次在琶洲展館設立部分展區。廣交會洽談成交額從這屆開始突破200億美元。
2006年10月15日,在第100屆廣交會開幕式暨慶祝大會上,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宣布,從第101屆起,廣交會更名為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
2007年春,第101屆廣交會首設進口展區,增加進口功能.
2008年9月,第104屆廣交會整體搬遷琶洲展館舉行,這是廣交會第四次遷址。新落成的廣交會展館位于廣州珠江南岸,占地面積超過80萬平方米,展館總建筑面積超過110萬平方米,室內展廳總面積34萬平方米,室外展場面積4.36萬平方米。這是亞洲設施最先進、功能最齊全的現代化展館,也是當時亞洲最大的會展中心。本屆廣交會,展期再次變化,由1屆兩期調整為1屆3期,每期展覽時間由6天縮短為5天.
-------------
本文部分參考文章:
http://history.mofcom.gov.cn/<親歷廣交會>
<百屆輝煌>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9%BF%E4%BA%A4%E4%BC%9Ahttp://crchat.crc.com.cn/2008/200804/content29.htmhttp://www.aisixiang.com/data/30900.htmlhttp://www.cssn.cn/ddzg/ddzg_ldjs/ddzg_jj/201207/t20120725_806123.shtmlhttp://www.sohu.com/a/129852734_48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