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來源于“羅杰把酒看航運”,作者Roger Zhang
本期來看華東。
華東市場之重要,可以從它的貨量占比體現出來。
上海+寧波+周邊的港口美線的出貨量幾乎占了全國的一半。貨盤大,競爭也激烈,華東從來都是中外貨代激烈搏殺的市場。
為了更全面反應華東的貨量,本次把乍浦港的貨量也算到寧波港里。另外,上海北邊的太倉港也單獨列出來,雖然貨量不大,今年還是有一些新航線掛靠。上海、寧波都是大港,所以把排名拉到100,這樣除了頭部企業外,大家可以看到更多的本土企業。
有朋友說我這么喜歡拉報告,肯定是個數據控。沒辦法,當初在船公司做了1年的sales support,主要工作就是拉各種報告。
這個排名有什么用?各家公司可以看到自己和同行的排名,做到心中有數。另外還有一個有用的地方:那些想要尋找艙位資源的朋友可以關注這個排名。每家貨代的經營模式和業務側重不一樣,有的只做FOB直客,有的做FOB代理的貨,有的專注電商貨,還有很多接本地同行的貨。了解他們的業務模式后再進行接洽,祝朋友們得償所愿吧!
上海總體增長22%,與全國的增長基本持平。排名前25的頭部貨代里,有4家增長超過100%,另外還有2家2019年沒有數據。Sinpex Connection Logistics盛派國際物流集團是在2020年11月開始運營,由原先的Sino Connection和Apex International組建。另外一Taicang Xintai International Shipping之前沒有記錄。
寧波港繼續高歌猛進,
同期增長近40%。得益于各種加班船和新開航線,寧波港美線運力相對比較充足。排名前50名的貨代中, 有16家公司的增長超過100%,而且很多都是本土企業。眾多本土新開航線必定從寧波開始或者掛靠寧波,難道是因為本土新船公司+本土貨代合作更順理成章?
最后看一下
太倉港。在今年總體運力緊張和大碼頭塞港的環境下,新開航線會考慮類似太倉港的小碼頭。因為航線大都是從夏季開始,而且船型都不大,總體貨量偏小。從排名中可以看出哪些公司在組織和使用這些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