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將由新祥旭周老師對2021年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貿易學考研進行解析。主要有以下板塊:研究方向,參考書目,復試分數線,考研經驗等幾大方面。
研究方向:01(全日制)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
02(全日制)國際貿易實務
03(全日制)外國直接投資與跨國經營
04(全日制)國際運輸與物流
05(非全日制)國際貿易學(僅供單獨考試考生選擇)
考試科目:101 思想政治理論
201 英語一
303 數學三
815 經濟學綜合
參考書:《微觀經濟學》(第八版)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 年 [美]羅伯特·S·平狄克,丹尼爾·L·魯 賓費爾德著,高遠等譯
《宏觀經濟學》(第十版)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2010 年 [美] 多恩布什,費希爾,斯塔茲 著,王志偉譯
《西方經濟學》(第六版)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 年 高鴻業
單獨考試科目及參考書:111單獨考試思想政治理論(100分)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概論》 第四版 人民大學出版社 楊干忠著
288 單考英語(100 分)
Principles of Economics,7th,Gregory Mankiw 參照大學英語四級考試標準
788 單考專業基礎(150 分) 西方經濟學( 100 分) +專業英語(50 分)
《西方經濟學》 (宏觀部分·第七版)高鴻業著 人民大學出版社
《西方經濟學》 (微觀部分·第七版)高鴻業著 人民大學出版社
888 單考貿易綜合(150 分)
國際貿易(50 分)+國際貿易實務(50 分)+市場營銷(50 分)
《國際貿易》(第六版)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 薛榮久主編,崔凡、楊鳳鳴副主編
《國際貿易實務》(第六版)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 黎孝先、王健主編
《市場營銷學》 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張夢霞編著
復試分數線:2020 48/72/371
2019 49/74/370
2018 44/66/334
單獨考試復試分數線:2020 48/72/320
2019 49/74/330
2018 44/66/330
初試復習經驗:815 經濟學綜合考試題型:單選、判斷、名詞解釋、計算、論述
貿大815經濟學考研復習是邊做筆記邊做習題,每天最快也不過一章。微觀經濟學萬變不離其宗,除了平狄克的老師的資料外我還看了高鴻業老師的微觀,邊看邊做筆記,兩本相互補充。高鴻業的微觀課后習題我做的非常認真,
9月開始了宏觀經濟學的復習,方法和微觀大同小異,不過是順序不同,我是先看的高鴻業宏觀,并以這本書為主線做了筆記,復習多恩布什的宏觀時豐富了筆記的內容。登陸貿大考研論壇獲取更多專業課復習資料,10月中旬我才完成專業課的第一輪復習,個人認為,第一輪復習不用擔心慢,但一定要非常細,理解的要全面。最后815的一道考題我就在第一遍做筆記時記錄過,后來因為不是重點,并沒有反復看,但在考場上仍然對此有記憶,基本重點是肯定答上來了。第二遍的復習,又將每本書都看了一遍,也重新做了一次錯題,并做了重點記錄。第二遍結束時,宏微觀的整體框架就出來了,理解的也更為透徹。
12月上旬開始了第三遍的復習,這時進度就非常快了,大概每天兩三章。在這次復習過程中,又重新整理了一遍筆記和名詞解釋,把認為重要的知識點和可能會考的部分重新寫了一遍。第三遍復習結束后,距離考研只剩下半個月,我開始了真題的訓練。真題可以去網上搜,也可以找學長學姐購買。
公共課政治我是用了肖秀榮的書+徐濤視頻,大概八月份開始看的,基本差不多了,這是一門投入時間短回報最大的科目了。想對教材或者全書,直接啃還是有些枯燥的,結合網課聽會把一些重點突出,歷年在這會怎么考題的方法告訴你,我覺得事半功倍吧,當然還有人看其他的,我覺得濤濤的課幽默生動,這點還是很重要的,同樣的道理,政治也有好幾個板塊,馬原、近代史、中特、思修等,不同板塊不同老師各有突出,要不要這個看這個,那個看那個,我覺得是沒有必要的,一些比較火的老師都有自己的一套體系,我覺得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老師聽完即可,關鍵是吸收完把客觀題也就是選擇題拿下,這是政治的核心,50分客觀50分主觀,后者大都看后期背誦,關鍵是前者,把1000題刷2遍,總結回顧,如果有時間多可以考慮其他的習題冊,后期把十道題也能做成一道題,那就是成功了。
英語一單詞是英語的基礎。四至六月我背了兩遍戀戀有詞,這本書用做打基礎還不錯。七月開始背詞匯真經,這是一本易混詞的亂序書并且每個單詞都有相應的真題例句,作者編得非常用心。因為后期給英語的時間比較少,所以我一共只背了兩遍。閱讀方面的題目貴精不貴多,認真總結的基礎上反復練習就能慢慢發現出題人的一些固有套路。真題是最好的練手材料,其他很多模擬卷的題目都略偏了,與真題的出題風格差異較大。我一共做了三遍真題,雖然后面基本上能夠記住答案,但是正確率不是最重要的,每個選項背后準確或者錯誤的理由才是值得反復咀嚼的。除此之外為了增加閱讀量,七月開始我做了150篇,這本書雖然題目偏,不過文章風格還是與真題相仿可以用來略作參考。作文的部分,我只用了王江濤的書。我先背了差不多六七篇大作文、每種題材的小作文各一二篇,總結出基本的格式以后開始仿寫。畢竟英語是水滴石穿的功夫,如果有其他英語學習的好方法,大家不要錯過。
數學三我基本上是自己復習沒有跟課。我先把大綱教材涉及的考試章節過了一遍同時完成了所有的課后習題,算是打了一個底。然后接著做了全書,一直到6月底才做完。七八月潛心磨練自己的解題技巧。我使用的是《毛綱源》,我做第一遍的時候一邊標記值得回顧的錯題一邊開始配合之前的全書整理自己的筆記,一直持續到8月中旬才做完;第二遍回顧《毛》經典題目順利在8月底完成。7月我還穿插著做了《線代講義》,一并總結進我的筆記中,個人覺得其實吃透大綱教材上定理的證明再看講義還是很快的;整個8月,我還每天晚上抽出一小時做《660》,這本書的題目比較綜合,可以幫助串聯起所有的知識點。第二遍做完《660》錯題已經是9月下旬左右了,接著做了《1000題》,因為時間不太夠了只做了高數部分的AB組。10月就得開始做綜合卷了,我習慣每天先復習半小時筆記,然后再開始做卷子——一天真題一天模擬題穿插著做,如果錯題堆積起來了就空一天回顧錯題。一開始都會有各種各樣的小問題,慢慢適應之后,到考前一周,真題大概在2h左右寫完,留0.5h檢查,0.5h整理錯題;模擬題正常難度大概在2.5-3h完成,不過超時了做不完也是常有的,但是它們畢竟不是真題,不用太過看重分數,背后知識點才是需要記住的。
就我自己而言,對于應試數學的學習,題海戰術雖然事倍功半,但是適量的題目來鞏固是很有必要的。點睛之處在于總結自己的解題思路和方法,形成框架(尤其是線代)——不是一味抄書,而是在一定的基礎之上補足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