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賣通五年老司機帶你解讀最真實的速賣通平臺你也許知道淘寶,卻不一定聽說速賣通;你也許聽說過速賣通,卻不一定了解它。今天,小編帶領大家詳細解讀一下速賣通。全球速賣通是阿里巴巴旗下面向全球市場打造的在線交易平臺,被廣大賣家稱為國際版“淘寶”。
當別人開始關注“一帶一路”倡議的時候,速賣通已經遠遠地跑在了前面。 在一帶一路沿線的很多國家,以及全球的很多角落,速賣通已經成為當地很受歡迎的電商平臺。僅在俄羅斯,每天就有數百萬消費者訪問速賣通。而且,速賣通App在數十個國家的生活應用類或購物類下載量排名很樂觀。可以說,在很多國家和地區,速賣通完勝Amazon和ebay。
回顧速賣通這幾年,每一個關鍵點都迎合著中國跨境電商的大勢所趨。2010年,面對嚴峻的外貿環境和國際消費者迫切的購買需求,速賣通正式上線。但由于體量不足,難以撬動外貿工廠,使得國際B2C的模式更像是速賣通“一廂情愿”。
為了確保速賣通商品的豐富度,它推出淘代銷,打通了淘寶和速賣通的后臺,讓速賣通成為一個千萬的商品庫。彼時的速賣通,更像是國際版淘寶。而今天,隨著中國制造轉向中國質造的需求越來越強烈,速賣通再次迎接新風口,要幫助中國品牌完成轉型升級。
速賣通在不斷壯大的同時,中國整個外貿群體正在發生著改變。首先,隨著貨幣的上升、人力成本低等優勢的消失,外貿的大訂單越來越少;其次,外貿工廠越來越適應小規模制造,500件訂單量已經被廣為接受。外貿工廠開始希望從低端向好的轉變,并嘗試自有品牌。對速賣通而言,這又是一個大勢所趨。如果說淘寶的成功,是借助中國巨大制造業,以及消費品的匱乏之勢。那么速賣通未來的發展,一定要借助中國制造從低端走向尖檔之勢。
對于品牌商而言,即使沒有投入精力和財力做運營,也可以通過托盤的形成來開拓海外市場。托盤模式類似于分銷模式,與天貓商城的專營店形式及其相似,并非是品牌商全權委托代理商管理的天貓旗艦店。
速賣通的托盤賣家,包含兩類:一類是大賣家,資金實力強,涉及的品類線寬,但沒有一個品類,這類賣家需要從低端向尖檔轉型,所以希望為品牌商服務;其次,是天貓商城的賣家,2014年9月,速賣通引入浙江易川旗下的天貓運動專營店,從而填補耐克、阿迪、匡威等國際品牌在速賣通上的空缺。
早在2012年,速賣通已經初具規模。馬云曾向速賣通團隊提出未來往哪里走的思考,也正是那一年,他提出了一個國際化的雛形,未來總有一天阿里巴巴
要走向國際化業務,而速賣通正是很重要的先鋒隊。
“只需要撬動百分之一,就是一千億美元的市場。對于速賣通而言,存在競爭對手是傳統的心態和傳統的業務。”今天,所有做貿易的賣家,每一個人都有迫切的希望要轉型,而轉型中非常重要的助力是通過跨境電商。這是一個巨大的性質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