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阿里國際化的試探,速賣通一出生就肩負重托。
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商公司之一,阿里巴巴從2010年起,面向國際市場打造了跨境電商平臺全球速賣通。在成立初期,速賣通是阿里巴巴集團旗下唯一一個面向全球消費者市場的跨境零售電商平臺。
背靠中國強大供應能力的速賣通也一度寄托著中國平臺出海的希冀。
早期的平臺數量少,又背靠阿里巴巴,速賣通能夠快速出圈。而作為唯一帶有中國基因的平臺,速賣通在前期獲得了天然好感。而同屬阿里旗下,也給速賣通帶來了大量的淘系賣家。“其實不只定位相似,大量的淘系賣家進入,由此帶來的運營方法和淘寶非常相似:低價款引流,甚至是虧本引流,帶來巨大的流量去購買店鋪其他利潤款產品”他說。
然而,這種做法,讓賣家在山腳下搏殺,在前期為賣家帶來大量流量,卻無法讓賣家更專注在品牌打造,提前透支,也給平臺帶來了大量低價、低質的產品,給平臺品控帶來了大量問題。
最初的路線也讓速賣通陷入瓶頸。速賣通的出海更多的是采取“農村包圍城市”路線,避開了亞馬遜已經穩占鰲頭的北美市場和部分歐洲市場,從發展中國家開始著手。憑借性價比,速賣通收獲了大量的中低層消費者,在幾個重點市場快速打開局面。
然而,與其他定位在性價比與中低層消費群體的平臺相似,平臺在初期可以在發展中國家無往不利,如今它的主要客戶群體都是中低層消費者,而長期耕耘發展中國家也導致速賣通調性相對并不高端,在想要進入歐美市場以及后期要往品牌化發展,都會比較艱難。
踏入第二個十年的速賣通,發展進入困惑期。
在主要市場與國家,速賣通也面臨著重大挑戰。經過十年的開拓,速賣通俄羅斯、西班牙、法國、巴西、波蘭等國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速賣通也正在嘗試改變。
“正本清源”是第一步。速賣通近期釋放多個調整政策,包括:禁止個體商戶入駐;提高大服飾類目入駐門檻,實行邀約入駐或者有資質的專業賣家入駐,比如優選品牌商、工廠商家、貿易商以及官方鋪貨商;并且增加考核,對店鋪進行實時考核,清退僵尸店鋪,一年以上的店鋪進行銷售考核等。
有賣家表示,賣家群體其實也覺得了整個平臺的調性,速賣通的成功與否,賣家群體頗為關鍵。
速賣通一直都在
“強筋壯骨”。首先是技術整合,阿里推出了“阿里巴巴商業操作系統”,整合阿里數字經濟體內的零售、金融、營銷、物流等系統,對全球商家進行了全面賦能。其次是資源整合,包括速賣通、支付寶、菜鳥等在內的各個海外業務,也在為提升海外支付、物流體驗等方面深度協作。
在物流配送,以及在退換貨方面的體驗,速賣通平臺都在做出相應的改善。依托速賣通、Lazada和Trendyol等海外消費市場的業務場景,阿里巴巴正在形成東南亞和歐洲的物流網絡能力。
此外,也在構建更豐富的消費場景和更多的營銷渠道,滿足日趨精細化的新消費市場與需求。
針對
賣家端,速賣通更聚焦沉入產業帶,優化平臺經營環節,扶持優質賣家以及品牌商。
比如,速賣通就落地了多個商家運營服務中心。事實上,屬地商家運營服務中心是繼速賣通發布“G100出海計劃”后的本地化部署。“G100出海計劃”是速賣通2021開始的品牌扶持計劃,計劃通過跟100個超級品牌建立直接和深度的供給關系,扶持10000個新銳品牌;旨在幫助中國企業和中國品牌充分發揮供應鏈優勢,抓住全球貿易格局變化和跨境電商發展的重大機遇,在海外市場建立品牌心智,拓展新市場新用戶。
除了在賣家端給予更多的扶持,打造更友好的環境之外,企業在國際化過程中,會面臨各種各樣的風險,要想避免或減少這類風險,最重要的是平臺重視海外市場的本地化運營。
除了俄烏戰爭這種不可控因素外,海外市場的復雜程度也難以估量,本土化是中國品牌和中國電商平臺出海面臨最大也最為復雜的問題。對于賣家來說,平臺起著架橋筑路的作用,需要承擔更多。
速賣通一直強調,消費者覆蓋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可是這樣廣泛的范圍雖然可以覆蓋很大的面,但賣家在運營中很難去專注某個市場,總想撒大網,導致很難做精做專,跨境電商復雜的多,要針對不同國家,而這里面的差別真的是太大了。不只是消費需求,包括文化、心理,很難用一套方法覆蓋多個市場。
而邀請更多的本土賣家和品牌也是速賣通的主要舉措之一,速賣通高層曾數次表示,在未來速賣通會引進更多外國本土的品牌,本土化將是為未來著力發展的方向之一。
在與亞馬遜、eBay等消費群體相比,速賣通受眾心智仍未成熟。業內人士表示,市場競爭的不是性價比,更多的是消費者的心智,這條路除了積累與沉淀,沒有捷徑。
作為中國電商平臺出海的先鋒之一,速賣通還是值得期待的。在國內反壟斷下,阿里更專注于電商與相關業務。國內市場增長放緩,但海外的電商零售市場顯然還有不少的空間,阿里也在繼續尋找新的陣地。自2019年以來,阿里一直將全球化作為其最主要的戰略之一,今年1月,阿里巴巴新設立海外數字商業板塊,進一步加碼全球化戰略。
速賣通一路過來,碰到了不少的問題,也解決了不少的問題,也已數次完成平臺轉型。加上豐富的電商基因,強大的供應鏈背書,加上前沿科技的加持,這些都是速賣通拓展市場的底氣。
上述業內人士表示,毫無疑問,速賣通甚至國際業務板塊將會有更多大招,更高層次的變革發生。
互聯網轉型專家劉潤在此前一次會議表示,在后疫情時代,對跨境電商來說其實是加時賽,它比拼的是專業化、品牌化和本土化。對于電商平臺,同樣如此。
踏入第二個十年的速賣通,顯然要面對更多,也更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