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借此賬號重新定義下對貿易公司的業務范圍和服務對象。
本人在做外貿行業不長也不短,算下來也有三年經驗了,簡單總結下個人經驗,并分享給廣大網友,您的閱讀和轉發是持續更新的動力。
首先說說外貿公司的幾種模式(和產品關系較大):
由于現在外貿公司越來越多,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光北京有1500多家,籠統貿易公司有6466家(2019年),其中的風云跟跌,大家可以自動腦補畫面。
純貿易公司的生存越來越艱難,很多廠家紛紛開啟了自己外貿部門, 單純的貿易商業選擇和廠家深入合作。
1)創業SOHO模式:幾個創業人員組成的隊伍, 每個人身兼數職,即業務經理+網站運營+供應鏈管理+端茶倒水純拓展業務。單一業務平臺,無固定模式的供應廠家。優勢是能大量積累終端客戶,較快熟悉行業發展以及市場需求,信息差成了開展業務的籌碼。
2)中小企業的操作模式: 重貿易,電子商務平臺運營,各種廣告。 年投入20-50萬元。
3)大型貿易公司: 自產自銷,強大的外貿團隊,銷售專員,不斷更新,入駐新鮮血液。 年投入200萬-500萬+
今年來貿易公司增大對小語種的開發(并不全面)一下回到了20年前,對俄語,對西班牙語,法語的全面需求狀態。 好了,那么問題來了, 80年代的做語言的都是專業翻譯,功底深厚,偏學術,可以翻譯大型合同~說明書等。 小語種業務員并不普及。
而我們現在的小語種愿意做業務員的,銷售經驗并不足,但是工資往往要比普通英語業務高。
企業們反映:小語種都在哪兒???怎們都干不?。?br>
*****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