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口岸地區具有20多年進口木材加工的歷史,20世紀90年代初就出現了利用俄羅斯進口木材進行加工生產的企業。
至2015年,滿洲里已有木材加工企業126家,家具材、建筑裝修材、防腐木材是其傳統的三大類產品,已發展成為全國最大的鋸材、集成材加工集散地,木屋總產能居全國第一,年木材工業總產值超過百億元。
二連浩特現有進口木材加工企業30余家,年加工量近150萬m3,逐步由初加工向集成材、刨光材、木地板、拼板和木材廢料綜合利用深加工方向轉化。
內蒙古口岸地區進口木材落地加工初步具備了產業集群的基本特征,顯現出相應的產業集群效應。產業集群的成長得益于口岸的自身優勢,明晰這些發展優勢,是科學制定產業政策、提升產業競爭力、推動產業集群健康發展的重要前提。
近年來,滿洲里注重口岸基礎設施建設,現已形成集鐵路、公路、航空于一體的立體化口岸集疏運體系。在“一帶一路”戰略框架下,蘇州、天津、武漢、長沙、廣州、昆明等城市先后開通經由滿洲里口岸連接中亞、俄羅斯和歐洲的貨運班列,班列起點涵蓋了西南、華南、華東和東北地區,至2016年5月,形成了以“蘇滿歐”為代表的19條中歐班列線路,成為全國開通中歐班列線路最多的沿邊口岸。
根據我國進口木材的結構特點和進口量分布,入境口岸分為兩大板塊。南方板塊包括江浙、廣東和上海等口岸,主要進口北美洲、大洋洲、東南亞的闊葉樹木材;北方板塊主要包括內蒙古滿洲里、二連浩特和黑龍江綏芬河等口岸,以進口俄羅斯產的針葉樹種為主。滿洲里是北方板塊的核心口岸,木材進口量自2000年以來連續15年雄踞全國各口岸之首,足見滿洲里在木材進口方面的重要地位。獨特地緣優勢和強大口岸能力,完全能夠為產業集群發展提供堅實的支撐,是其競爭力的重要來源,是無可比擬的核心優勢。
中俄關系友好為產業集群發展創造了良好環境
近年來,中俄兩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全方位的交流不斷向深度與廣度拓展,中俄戰略協作伙伴關系不斷深化。在俄羅斯推行“東向戰略”和中國建設“一帶一路”的背景下,中俄將建立更加緊密的經貿關系,兩國經貿合作水平不斷升級。連續多年,中國保持俄羅斯第一大貿易伙伴,俄羅斯位列中國前十大貿易伙伴。2014年中俄貿易總值創歷史新高,達952.8億美元,2015年中俄進出口貿易總值并沒有達到預想的1000億美元,只有680.7億美元,同比下降28.6%,但主要是由于能源類產品國際價格下降和雙方經濟不振的影響,雙方貿易總量并未減少,貿易地位和合作意向并無根本變化。2016年中俄貿易總值較2015年略有增長,2017年一季度,雙邊貿易額迅猛增長,增幅超過30%,充分顯現了兩國經貿合作的廣闊前景。
每年舉行的中俄滿洲里赤塔區域協調聯絡工作組會議,均會就貿易、旅游、經貿合作等問題進行磋商,因此成為促成雙方合作與發展的有效平臺。中俄雙方及滿洲里市與毗鄰俄地區穩定友好的關系為口岸木材落地加工產業提供了良好環境。
滿洲里進口資源加工園區于2003年成立,開園之初有14家大型木材加工企業入駐,到2004年達到84家,木材年加工量達到80萬m3;2007年木材加工企業超過100家,木材年加工量達350萬m3,產值接近全市工業總產值的一半。至今,園區內共有100余家企業,占全市同行業企業的97%以上。園區內涉及木材倉儲、加工、集散等各項業務,已形成了鋸材、板材、烘干材等初級加工;集成材、指接板、建筑結構材等中段加工;家具、木門窗、木屋等終端加工的現代化產業鏈。
從發展綠色低碳工業出發,加工園區建設了聯眾熱電廠項目,逐步取締企業自備鍋爐,實現園區集中供熱和木材集中干燥。目前,園區的綜合配套服務逐漸完善,已經配備有集中供汽、變電、檢疫、消防、治安、稅務、擔保、貸款、銀行等;占地211萬㎡的滿洲里國際木材交易市場已經建成,將實現進口木材整體落地、分類加工和集中疏運。產業園區起到了產業凝聚和擴展的核心作用,成為集聚和培育產業集群的基地,夯實了集群發展的根基。
滿洲里從最初單純的進口木材,逐漸發展為進口木材落地加工產業集群,俄羅斯的大量優質進口木材是主要的驅動因素。因此,毗鄰地區俄羅斯的富饒林木資源,為滿洲里進口木材加工產業集群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政府在產業集群的演進中始終扮演著重要角色。滿洲里是國家重點建設口岸,享有眾多的國家級支持性政策,如國家沿邊開放、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興邊富民等相關優惠政策,在木材加工項目中,企業享受進口原木加工鋸材復出口的優惠政策。
依托俄羅斯林木資源發展起來的進口木材落地加工產業集群成為內蒙古口岸經濟發展的新趨勢,培育和建設進口木材落地加工產業集群對于口岸地區改變簡單外貿格局、培育工業支柱產業、促進地區社會經濟繁榮與穩定等具有重要意義。進口木材落地加工是外貿模式由單純貿易向貿工一體化的升級,在其產業集群形成和發展過程中,內蒙古口岸擁有諸多的有利條件,而獨特的地理位置是無可比擬的核心優勢。周邊國際環境、產業園區建設、原材料供給、政府引導和扶持等方面也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這些優勢只是為產業集群發展提供了前提和可能性,還需要地區政府、行業和企業的共同努力,才能將之有效地轉化為競爭力,推動產業集群的穩定健康發展。
來源:木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