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木材云
近兩年房地產市場總體蕭條,各種政策環境使得房產銷售不如以前火爆,各種擴大限購、遏制投機、收緊棚改貨幣化的政策紛紛出臺,這一切都降低了對新樓盤開發的積極性,也壓縮了對家裝市場各類木制品材料的需求。
環保要求從2016-2017年的整治,到2018年的“環保一號令”和“環保稅”,環保風暴席卷全國。毋庸置疑,從國家戰略層面看,保護環境、造福后代是必須的。但客觀現實中,由于環保稅的提高、環保設備的投入、環保指標的嚴格化,使得許多加工企業增加了負擔,增加了經營難度甚至許多的地區有1/3到1/2的企業只好關門大吉,最終導致木材原材料的銷售下游渠道受阻。
無序競爭缺少大數據的引導,各家進貨盲目跟風,如最近歐洲材好稍就都去進歐洲材,最近南美材好都去做南美材,無意識地將一些材種的海外進口價格炒得很高,并將有限的一些終端銷售市場資源迅速做到飽和,消耗殆盡。
信任危機為了維持現有客戶,或者為了競爭有限的市場資源,不得不采用賒賬銷售的辦法,導致回款緩慢甚至無法收回,最終只有一層一層地形成三角債關系?;铄X變成了死賬,客戶變成了敵人。
各類木材替代品出現如在傳統木材使用最大的行業之一的建筑木材模板行業,木材的用量在逐年減少,而鋼模鋁模等標準化幾乎可無限重復利用的材料用量在增加。
另外,隨著科技的發展,標準化工程、裝配式建筑呈現興盛狀態,而這一類建筑幾乎很少用傳統的模板。
供應渠道的多點化、多元化各個大小地區興建開發自己的木材市場和加工;隨著一帶一路的興起,建材木材從國外直達的城市也越來越多,瓜分了各種為數不多的市場份額,使得常年固守幾個大的木材碼頭(如太倉、鹽田、嵐山、張家港等)的“老把式們”感到吃力。
資金鏈利潤很低、庫存很高、銷售對象在減少、回款困難、銀行貸款到期。。為了籌集資金不得不大幅降價清理庫存。
附加成本增加由于通貨膨脹等因素的影響,目前人工費用、運輸成本、倉儲成本都在上漲,而木材人民幣的價格總體指數幾年來無大的變動,甚至該跳水時照樣跳水。
材料的周轉周期木材從原木的砍伐、加工、訂貨、運輸、倉儲等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周期,木材屬于大宗原材料但有不同于鋼材,因為存放的時間會影響木材的品質,有一定的“保質期”而且不斷會有更“新鮮”的材料出來(咱們去超市買牛奶是否也會看看保質期而買保質期更后一點的呢?),一旦滯銷或惜售,或者流通的環節太冗重,在差的市場環境下容易陷入困境。
國內木材供應我國的木材產量主要由三部分構成:一是國家計劃產量,二是計劃外超采部分,三是農民自采自用未進入商品流通部分。
2002年乃至整個“十五”期間,國內木材資源的供應將呈大幅下降之勢。這是因為,盡管森林資源年均凈生長量大于年均凈消耗量,但由于采伐的主要是中幼林,而且成過熟林面積和蓄積仍然持續下降,因此,森林資源消耗已經超過了目前森林資源結構所決定的合理消耗量。
特別要提出的是,隨著“天保”工程的全面實施,使得總資源銳減??刹沙蛇^熟林日益減少,大徑級木材資源極為短缺。
進口木材供應由于國內經濟的快速發展,特別是與木材需求有直接關系的建筑、裝修、家具制造、造紙業等升溫,牽動木材消耗比重逐年加大,而且國內木材資源的嚴重不足,木材消費卻越來越多,為了滿足市場需求,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大量進口木材是必須的。
從市場的需求和主要木材貿易國政策調整兩方面對我國木材進口形式作分析,今后木材進口數量仍會持續在較高水平上,但增勢不會像前幾年那樣迅猛。今后木材進口會呈現以下特點:
1、建設用材、膠合板用材、木地板坯料等仍是市場需求的重點。雖然國家對固定資產投資加強控制,但改善農村生活條件,搞好西部地區基礎堅實,仍是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部分。經過幾年的市場洗牌,膠合板工業進入了一個良性發展時期。2003年國內外木地板市場產銷兩旺,進一步刺激了木地板行業的發展盲從而拉動了木地板坯料的需求。
2、木材進口品種趨豐富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裝飾裝修材料市場需求明顯趨于多元化和高檔化,木材進口品種將日趨豐富。另外,木材輸出國的禁伐和限制出口措施影響了我國原木進口。而且,林產品出口認證及反傾銷對木材進口將產生影響,歐美“環境敏感市場”對認證產品需求不斷增加,以及對我國家具、膠合板出口提出反傾銷調查,一定程度上影響我國對木制品出口,這也會對我國木材進口產生壓力,制約某些樹種需求。
3、木材進口為保護我國森林資源作出了貢獻是肯定的,但從長遠看我國木材供需缺口如此之大,外匯用量如此之高,長期依賴進口并非良策。
(1)隨著環境問題國際化,各國都在不斷加強對森林資源的保護;
(2)這么大的交易量是國際市場難以長期承受的;
(3)隨著科技水平的提高,各國都在重視提高木材的附加值,出口附加值較高的產品,因此解決我國木材供需不足的根本應逐步立足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