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展覽行業的從業者之一,常對展會的未來發展方向有一些思考。展會的國際化是許多展會主辦單位追求的目標。如何理解展會的國際化。我有幾點初淺的認知,與大家分享。
首先一點是理想中的國際化和現實的國際化是有很大差距的,要正視這個事情,不要將國際化太理想化。展會本質上是一種商業活動,是不同國家,不同時期,存在技術裝備水平差距的一種流向。因為有了勢能差才會有不同國家的展品流動。這個是基礎,是展會國際化的基礎。有時候這種勢能差可能不僅僅是技術,有時還可能是生產能力,以及產業聚集優勢和成本優勢。總之一句話,海外企業參展是為了開拓本國以外的市場。這個市場是否存在,海外產品在這個市場是否有競爭優勢是決定海外企業是否選擇參展的決定性因素。
展會的國際化程度分以下三個層面。一個是高度的國際化展會,主辦單位對國內海外展商一視同仁,海外品牌的占比要有一半左右,海外觀眾也能接近三成,是全球某一行業所共同關注的,展商參展不僅是開拓中國市場,還要開拓亞洲乃至全球的市場。這種高度國際化的展會目前在我國少之又少。主要是由于海外專業觀眾比例很難提升。
第二個層級是中級的國際化。展會有一定比例的海外品牌展商,應在20%以上,且多數企業在國際上有一定行業影響力。海外展商參展主要是因為比中國企業有技術優勢,主要目的是開拓中國市場。但是此類展會的海外觀眾占比較小,或是因為海外市場小,或是在其它地區有類似展會等原因,很難組織國際觀眾。
第三個層級的國際化是較低級的,只有很少幾家海外品牌參展,或是國內代理,經銷商等組織參展,參展的目的就是為了訂單。海外觀眾更是無從談起。
目前來講,高級國際化的展會在我國是很少的,屈指可數。中級的國際化展會,占有一定的規模,多數是行業內的龍頭展會,但是隨著國產化替代以及我國技術水平的提升,海外展出規模呈現出下降的趨勢。低級別的國際化展會,數量眾多,不做過多評論。
中級的國際化展會仍然是我國國際化展會的主體。但是,國際化不能僅僅止步于此。還有一種國際化是辦展的國際化,即在全球不同的國家和地區舉辦相同主題的展會,最為典型的是bauma展,是很成功的運作。
走出去有兩種方式,一是組織國內企業出國參展,這種模式利潤空間小,主動權小,還有風險。另外一種就是海外辦展,參與海外展會市場的競爭,目前我國會展企業還很少有能力走出這一步,一是缺少資本雄厚的會展集團,二是缺乏國際化的人才,三是國內的市場很大,足夠養活大家,有時缺少居安思危的心態,四是國際化的營銷體系沒有,五是最關鍵的,我國的技術裝備水平還處于提升的時期,同海外品牌還有差距。
我堅信,我國未來會出現一到兩家在全球運作展會的會展集團公司,引領中國會展業的國際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