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畢業到現在一直在外貿行業,一眨眼12年過去了,今天突然想記錄下自己的外貿生涯,就當是個回憶吧。
考大學那年國際貿易很火爆,所以毫不猶豫的就選擇了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08年畢業那時候因為沒找到工作就回了老家,在一家剛起步做外貿的公司工作,產品是五金,這家公司是工貿一體的,所以時常下車間"學習",整天面對一群螺帽螺絲。整個外貿部就倆人,另外一個也是剛畢業的,我們就整天在阿里平臺上找客人,發郵件,打樣品,寄樣品…
應該很多人記得08年的經濟危機吧,毫無懸念的作為一家剛起步的外貿公司經營不下去了,然后就被辭退回家了…后來也找了一份外貿業務員的工作(賣繡花機)的,在那邊可能工作了沒幾個月就離職了。那時候心很大,就想去外面闖蕩,不想留在小縣城。就在來年的3月找到了新工作,我一個人背著大包小包,什么行李箱,棉被啥的又坐快客又轉公交的一路輾轉去了杭州,現在想起來真覺得自己挺女漢子的。
新公司也是家工貿一體的,在市區有辦公室,我的崗位是商檢,那時候工資低,社保啥的我都選擇不交,寧愿實際到手可以多那么幾百塊,現在想想真蠢!在這家公司的工作就是單據類的,時不時的跑商檢局,跑代理出口公司,現在那本商檢證早已過期沒續了,想想這本證也養活了我好幾年呢,沒有這本敲門磚估計也找不到這份工作。后來慢慢的,領導讓我學業務,做跟單,也是在那時開始真正入了服裝這一行,真的,一入服裝深似海這話絕對沒錯,比起其他任何產品,服裝真的是最繁瑣的,小到一顆紐扣都需要來回確認。也是為了更好的學習各個環節,我被"下放"到工廠,從基礎開始,我現在仍記得當時領導和我的談話,說要做好業務得熟悉每個環節,現在我和你說什么氣眼,什么套結,你肯定不懂,所以去工廠好好學習學習…工廠在郊區,離我住的地方到也不遠,還是每天公交車上下班,說實話我挺佩服自己挺能吃苦的,我居然在沒有熱水器,沒有空調,沒有廚房的農民房住了3年多。在工廠的日子挺開心的,和工友們開開玩笑,吵吵鬧鬧的日子現在回想真挺美!那時我需要算工人工資,辦公室單子下下來我要安排采購輔料,定紙箱,跑商檢,交期來不及的時候在后道一起剪線頭,打吊牌包裝到通宵…說到紙箱,好幾次紙箱大小沒定好,要使勁按才能勉強封口,包裝工還笑著說下次可真不能定這么小了…后來的后來我就被調到辦公室正式做業務了,主要負責新西蘭市場,產品也不是啥品牌的,就是很普通的桃皮絨沙灘褲。因為市區房租實在貴,所以我還是住在小小的農民房里,每天來回至少2個半小時的公交,早出晚歸欣賞一路風景。
2013年我辭職了,原因是有次接老外電話10句可能有8句沒聽懂,那時候覺得自己的英文真是爛透了,只停留在紙上寫寫的水準。想找家大的公司,最好外籍員工多的,可以鍛煉口語。很幸運的,我跳到了一家在圈內還算有名的公司,外籍員工也很多,為了離公司近點,我搬到了市區,骨子里我還是挺奢侈的,租了個一居室,房租是我當時工資的一半,終于不用早起擠公交了。我住的地方也是旅游風景區,每天穿行走過步行街,欣賞古色古香的南宋文化哈哈哈。在這家公司最大的受益是聽力口語真的進步了很多,雖然公司在圈內是出了名的愛加班,但是年輕的時候就該努力不是,學的總歸是自己的,現在想想都不是事兒。這家公司的產品也還是服裝,就是種類比之前多了很多,針織梭織,男裝女裝通通做,品牌也從之前的名不見經傳到小有名氣,一點一滴都變成自己的積累。
再后來的后來換到了現在的公司,還是做著外貿業務,還是服裝,品牌也變成了阿瑪尼,maxmara,ck等一些大牌子。在這行摸打滾爬12年,說短不短,說長不長,從原來的小草根到現在積累了一定的經驗,認識了一幫工廠朋友,也算是收貨不少。近幾年外貿行業整體受東南亞沖擊很大,特別是服裝,但也還是需要繼續拼搏,殺出一條血路來,此生應該就這么做下去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