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跨境電商迅猛發展,為中國產品走向海外提供了新的方式和渠道,為境外買家購買“中國制造”提供了消費新體驗,為境內賣家與境外買家直接溝通架起了橋梁,對促進我國外貿轉型升級意義深遠。跨境電商包括線上信息流、商流、資金流以及線下物流。前三者主要基于網絡虛擬環境運行,只有物流必須在實體環境中實現。跨境物流的發展對促進跨境電商發展意義深遠。跨境物流的特點是物流覆蓋面廣、物流環節多、各國環境復雜、物流體系碎片化以及物流成本高,而跨境電商賣家在面對眾多物流解決方案時需要基于安全性、時效性、服務性、性價比進行綜合考量,從而選擇最適合的解決方案。
1.跨境電商的物流選擇方案1)郵政包裹
郵政小包是目前我國跨境電商出口物流的首選模式。據統計,中國跨境物流包裹 70% 都是通過郵政渠道運送,中國郵政占比最大,有接近 50% 的份額。郵政渠道和其他物流渠道相比,最大的好處就在于網絡覆蓋面廣。得益于萬國郵政聯盟和卡哈拉郵政合作項目,郵政網絡幾乎覆蓋全球每一個角落,但是郵政渠道的缺陷就在于發展緩慢,到達時效不穩定。從中國通過 E 郵寶發往美國的郵政小包通常需要7~10 個工作日。
2)國際快遞
國際商業快遞四大巨頭——DHL、TNT、UPS 和聯邦快遞FedEx,通過自建的全球網絡為顧客提供物流供應鏈管理服務。DHL物流網絡覆蓋全世界220多個國家和地區;TNT網絡覆蓋超過200多個國家的大型商業區,支持重量至多500 kg的貨運;UPS已經有109年的歷史,覆蓋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實現北美洲和歐洲全覆蓋;FedEx經過近50年的發展,網絡覆蓋也遍及220多個國家和地區。他們多年的專業化運營也為網購中國的海外客戶帶來極好的物流體驗,但是優質的服務索要的價格較高。除非顧客對產品時效性和安全性有極高的要求,或者跨境商家希望用快速消費響應吸引顧客,打響品牌,否則不會輕易選擇國際快遞方式。國際快遞在跨境電商物流行業中占據的市場份額相對較小,價格因素是其業務量難以擴張的主要原因。
3)專線物流
跨境專線物流一般是通過航空包艙的方式將眾多買家的包裹集中運輸到國外,再通過合作公司進行目的國派送。專線物流的關鍵在于短時間內,集中大批量到某一特定國家或地區的貨物集中運輸,利用規模效應降低國際運輸成本。其價格比相對商業快遞更有優勢。在時效上,專線物流稍慢于商業快遞,但比郵政包裹快很多。中國跨境電商向美國、歐美、澳大利亞、俄羅斯等地出口較多,所以美國專線、歐美專線、澳洲專線、俄羅斯專線發展相對成熟。近些年,中東、南美、南非等國家和地區的發展勢頭猛增,也有不少物流公司推出了中東專線、南美專線、南非專線等。
4)海外倉
海外倉是指中國跨境電商賣家先將暢銷貨或者對時效性較高的貨物提前通過集裝箱大批量運送至海外物流倉庫,海外倉儲服務提供將貨物上架、分揀、打包、目的國配送以及處理退貨等一站式服務。中國境內商家可以通過海外倉儲物流系統實時了解庫存情況,遠程發送海外倉貨物運送指令,實時掌握物流信息。海外倉模式的最大優勢在于通過中國到目的國貨物批量運送,實現規模經濟效應,降低物流成本。中國商家接到國外訂單,從目的國海外倉直接發貨,有效縮短物流時間,增強物流配送時效性,提高用戶體驗度,提高重復購買率,加快資金流轉,當然使用海外倉模式有利有弊。海外倉的風險在于中國跨境商家對市場的預判是否準確。不是所有的商品都適合海外倉模式,只有熱銷快銷商品才使用此模式,如果商家對市場判斷失誤,產品銷售低于預期,會造成庫存積壓,倉儲成本上升,使用該模式,無疑對跨境商家的銷售管理、供應鏈管理、庫存管控等諸多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在一些海外倉選擇建在目的國的自貿區或保稅區,能充分利用自貿區或者保稅區的特殊政策,等商品形成訂單以后再由自貿區或保稅區海外倉報關、配送。
5)國內快遞模式
國內快遞模式主要指申通、圓通、中通、百世匯通、韻達(俗稱“四通一達”)、郵政特快專遞服務EMS和順豐快遞。EMS是中國速遞服務最早的供應商,發展也最為成熟。澳大利亞、中國、香港、日本、韓國和美國六個國家和地區無縫覆蓋,且承諾運送時限,延誤賠償。EMS 的運費相對四大國際快遞公司要低,但較國內民營快遞資費較高。順豐的國際化業務較為成熟,目前已經開通到美國、澳大利亞、韓國、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以及越南等國家的快遞服務,發往亞洲國家的快件一般2~3天可以送達。申通和圓通海外布局盡管較之中通、百世匯通、韻達稍早一些,但也歷時不長。美國申通在2014 年3月上線,圓通2014年4月才和CJ大韓通運合作。另外,“兩通一達”的跨境物流業務才剛剛啟動。
2.跨境物流方案的問題與比較與快速、高效以及價格低廉的國內物流相比,現在跨境物流的問題主要集中在物流成本高、運輸時效長、通關率低、丟件率高和退換貨難等方面。
1)物流價格成本高
跨境物流較之國內物流路線長,環節多,物流成本自然較高,價格也高。國內物流動輒 5 塊錢商品還包郵,這在跨境銷售里難以想象。跨境物流價格最高的當屬 UPS、Fedex、DHL、TNT 這四大國際商業快遞。除非顧客對時效性有強烈要求,否則一般不建議采用。價格次高的是專線物流,專線物流目前線路較少,物流網絡覆蓋率低,清關能力差。雖然價格相對四大快遞巨頭有一定優勢,但較郵政小包價格還是偏高。費用最低的是郵政小包,但是各郵政小包報價加上掛號費、運費較國內快遞費用還是很高。
2)運送派送周期長
依托于國內高速快捷的物流體系,目前中國境內快遞配送時間基本可以實現同城隔天到達,跨省 3 天送達。跨境貿易除了物流在途時間、派送時間,還要加上跨境商檢和清關時間,導致跨境物流周期要遠遠大于國內物流時間,并且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如淡季從中國運到美國全過程只需要10天左右,購物旺季,如圣誕節、雙11、雙12,物流時間可能會長達20天(如下圖所示)。
3)海關扣留問題
由于各國海關政策、宗教文化的影響,一般貨物限制比較嚴格,從而導致有些貨物被海口查扣,不能及時到達消費者手中。如美國對于食品、藥品管制很嚴,需提供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審批的FDA認證,澳大利亞不要郵寄食品、動物和植物,歐盟不要嚴重的貨值低報等。有些賣家不了解目的國的相關產品規定細則,如歐盟對帶電產品銷售必須帶有CE安全認證標志,否則無法通關。
4)退換貨難以實現
跨境電商眾多環節,每個節點都存在退貨風險。如出入境商檢海關無法通關退回國內、配送地址錯誤無法投遞、商品質量問題,有的是無理由退貨等都會存在處理退貨問題,而跨境物流因其物流成本高,有的貨物返回國內成本甚至超過商品本身價值。無論如何,退換貨對國內跨境電商賣家是筆很大的風險和損失(見表 1)。
3.跨境電商物流方案選擇1)選擇安全的運輸包裝
物流安全性是跨境物流首要問題。賣家在發貨時需要選擇一些合適的包裝材料對商品包裹。不同類型、不同材質、不同形狀和規格的商品選用不同的包裝,既考慮運送的安全性,又考慮包裝的人工和材料成本,兼顧物流的計費標準。賣家可以選擇氣墊或者泡沫等輕便的填充材料以減少運輸途中的緩沖,選擇防水塑料薄膜等材料防止途中淡水雨淋風險,在包裝醒目位置寫上“易損物品,輕拿輕放”等字樣的指示性標志提醒配送員在運輸途中加以注意。為了保險起見,商家可直接為買家購買贈送運費險,以減低退貨損失。當然最重要的是選擇服務好、安全可信任的跨境物流公司,使貨物平安及時送達消費者手中,提高商家的信譽度。
2)選擇優惠的物流方式
在保證貨物運輸安全的前提下,在物流速度和物流時效之間平衡,選擇運費相對較低的物流服務。跨境物流成本、跨境商品的關稅征稅是制約跨境電商的重要成本因素。現今,跨境電商和跨境物流協同發展,跨境物流水平不斷提升和完善,跨境物流模式也越來越多樣化。在保證貨物配送安全和速度的前提下,多家物流公司比較,盡可能選擇優惠的物流模式,減少成本,增加利潤,讓利消費者。
3)把優先選擇權交給買家
跨境電商的商家在商品物流描述中通常會列明所有支持的跨境物流方式,并且確認一種默認的運輸模式。這種默認的運輸模式通常是商家認為最合理的性價比最高的物流模式,但是俗話說“顧客就是上帝”。跨境電商賣家即使擁有再多經驗也很難準確估計來自各個國家不同買家的情況,所以選擇權永遠在“上帝”手中。只有在買家舉棋不定,自行聯系賣家,需要建議的時候才適時提出選擇建議。
4)不隨意更改買家選定的物流方式
最好選擇買家下單時選用的物流方式,不要因為運費高而自行更換物流模式。運輸時效長、收貨晚是跨境物流買家抱怨的主要問題。消費者下單時選擇的物流模式一般是消費者自己認為最快并且是運費可接受的物流模式。因為國內快遞通常3~5天就能送達,很多消費者以為自己在這個時間內就能收到貨物,超過一個星期就會向客服咨詢并且抱怨,但是跨境電商因其中間環節多、路線長,突發狀況多,所以物流周期較長,且很難準確預測。選擇消費者所要求的物流模式,而不是自作主張,不僅能更好地迎合消費者的需求,也會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和糾紛。國際物流作為跨境電商的重要環節,跨境電商們需要了解和熟悉的,遠比國內電商物流要復雜得多。物流方式的選擇,將會直接影響到賣家的成本以及買家的體驗度。公司的運作不一樣,市場不一樣,產品不一樣,甚至平臺不一樣,其可以選擇的物流方式都有很大的區別。賣家需要綜合考慮跨境包裹安全性、時效性、服務性和性價比選擇好的物流方案,以節省運營成本,加快資金周轉速度,增強客戶體驗。
原文鏈接:建跨境電商獨立站就找2Csh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