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级黄色视频|无码黄片电影|成人片黄色|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电车|a操逼片

外貿課堂 外貿網站 外貿SEO 付費廣告 社交營銷 外貿營銷 外貿推廣 外貿知識 外貿政策 外貿百科
當前位置:首頁 > 外貿課堂 > 外貿推廣 > 速看!2021年外貿企業生存現狀調查報告

速看!2021年外貿企業生存現狀調查報告

為連續跟蹤外貿企業的生存實況、在大時代的變化中捕捉外貿主體的發展動態,到2021年,《進出口經理人》雜志已經連續10年發起并完成“外貿企業生存現狀調查”。最近10年,國際貿易市場動蕩加劇,全球經濟增長乏力、需求疲軟、貿易摩擦常態化等因素長期主導貿易基本面,發達市場和新興市場之間展開了更加明顯的較量,同時數字時代用數字化隔開了傳統外貿和新外貿,全球產業鏈和價值鏈加速重構。在此背景下,我國對外貿易也經歷了波折,走過了一個不斷尋找發展新動能的過程,廣大外貿企業在其中表現出了很強的抗風險性和堅韌的品質。




如果說新冠肺炎疫情(以下簡稱“疫情”)是最大的不確定性,那么數字化就是最大的確定性。未來幾十年,外貿企業面臨貿易數字化這個確定的方向,數字技術和思維方式將融入外貿的方方面面。以跨境電商為代表的新業態新模式朝氣蓬勃,經受住了2020年疫情的嚴峻考驗,助力我國外貿取得了超出預期的好成績,為我國外貿發展注入了澎湃活力。我國穩定的經濟增長形勢和結構愈加優化的國內市場反哺外貿高質量發展,為其提供了強勁的內生力量。與此同時,民營企業成為我國第一大外貿主體,正以其靈活性、敏捷性應對數字化創造的全新貿易環境。總體上看,我國傳統外貿變革正當時。




2021年《進出口經理人》雜志“外貿企業生存現狀調查”調查期為2021年5月15日—9月15日。從調查結果看,與2020年疫情嚴重之時相比,2021年國際貿易市場新舊問題交織,但也出現了外貿新機會、新生力量,釋放出了積極的信號。總體而言,外貿企業對于當下和未來的預期更為樂觀。




調查樣本說明




《進出口經理人》雜志發起的本次調查共計回收有效問卷548份,被調查對象全部是包括制造商、貿易商在內的從事外貿出口的企業。




分行業看,自開展調查以來,機電行業企業一直最多,2021年占43.2%,與我國分商品大類貿易量一致;接著是紡織服裝行業企業、輕工行業企業、五礦化工行業企業、醫保行業企業和食品土畜行業企業,占比分別為18.9%、16.2%、8.1%、6.8%和2.7%(見圖1)。




在10年調查中,生產型企業都是最大的樣本類型。在本次被調查企業中,生產型企業占比為54.1%;其次是服務型企業、流通型企業,占比分別為27.0%、13.5%,排序保持不變(見圖2)。




從被調查企業的性質看,民營股份制企業10年來一直占據最大的份額,2017年占比為54.8%,2018年占比為57.1%,2019年占比為46.8%,2020年占比為51.6%。2021年最新參與調查的民營股份制企業占48.6%。另外,個體企業、國有企業、中外合資企業、外商獨資企業占比分別為21.6%、10.8%、8.1%、6.8%(見圖3)。總體上看,調查項排序不變。




從2021年被調查企業年度出口額來看,100萬美元及以下的企業占比最高,比2020年上升1位;500萬~1 000萬美元(含)的企業占比為24.3%,從2020年的第4位提高到第2位;2 000萬美元以上的企業占比為16.2%,仍排在第3名;200萬~500萬(含)美元的企業占比為13.5%,由第1名下降到第4名;接著是100萬~200萬(含)美元的企業和1 000萬~2 000萬(含)美元的企業,占比分別為10.8%和5.4%,相比2020年排序不變(見圖4)。




01




影響出口的最大因素:

成本上升局勢復雜




最近兩年,“影響出口的最大因素”各調查項排序變動較大,直觀反映了國際貿易形勢復雜多變,企業長期面對的老問題一度成了新問題。2020年“國際市場需求減弱、訂單減少”打破“成本上升”連續3年占據第1名的局面,而2021年“成本上升”重回第1名寶座,并且選擇比例比2020年大幅提高13.3個百分點(見圖5)。




全球疫情疊加國內洪澇災害,使農產品有所減產,大宗商品價格普遍承壓。一方面,以國際海運費、原材料價格等大幅上漲為代表的成本上升令企業負重前行;另一方面,煤、金屬、原油等基礎能源價格上漲過快,但是最終產品銷售價格并未同步上漲,形成“價格倒掛”,讓制造企業備感壓力。另外,綠色環保大勢必然在短期內影響供給端,原材料和資源漲價沖動強烈。最近出現的“拉閘限電”反映了供需失衡問題,市場呼喚更多新能源發電供應。2020年以來,成本上升呈現復雜、聯動的局勢,各類成本價格整體上揚。實際上,成本上升問題已非一日之寒,自《進出口經理人》雜志發起調查以來的10年間,成本上升一直是困擾實體企業的最大因素之一。其中,勞動力成本也曾經極大地影響了企業經營,背后反映了我國勞動力紅利的漸失以及制造業發展到了新的更高階段。困擾企業出口的“國際市場需求減弱、訂單減少”調查項,2021年被“成本上升”調查項掩蓋了“光芒”,但并不是說全球需求有所好轉。10年來,國際市場需求減弱和成本上升幾乎不分伯仲,始終是外貿企業面臨的兩大難點。




與此同時,2021年“匯率波動”調查項一鳴驚人,從2020年的第9位直線上升到第3位,提升6個位次。始于2020年5月的人民幣升值行情,如今仍在頑強持續。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于2021年2月和3月短暫貶值之后,4月和5月又迅速升值。2020年5月—2021年8月1年多時間里,人民幣兌美元升值約10.4%。追根溯源,這與原材料價格上漲、物流成本暴漲等都有很大的關系,已經影響到了部分外貿企業的正常經營。同成本上升因素一樣,匯率波動也是干擾企業出口的一個老問題,只不過這個老問題在多變的國際貿易形勢下翻出了“新花樣”。在更長的時間段內看,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雙向波動常態化,人民幣并不只是升值,外貿企業需要做雙向避險。




在這些老問題綜合作用下,貿易風險必然加大。在本次調查中,“貿易風險加大”調查項排在第4位,最近幾年基本都排在前幾名。外貿涉及漫長的流程鏈條,其中一個環節出問題,就可能導致外貿企業難以為繼。這次不管是生產制造還是物流運輸,都面臨繁雜的國際貿易局勢。在疫情期間,關于供應鏈中斷的討論甚囂塵上,“供應”問題突然變得尖銳,隨之產業轉移一度活躍起來。很多國家選擇調整供應鏈布局,對傳統的全球供應鏈造成了實質沖擊。加之匯率波動、貿易壁壘和貿易摩擦加劇及與周邊國家競爭壓力加大,外貿企業遇到的貿易風險可想而知。




過去10年,盡管外貿企業面臨新老問題交織的復雜環境,但是也磨煉出了真本事,適應國際市場的能力無疑更強了。總體看,我國外貿始終展現出昂揚的姿態,即便在2020年疫情沖擊下,仍然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好成績。如今,在傳統外貿實施數字化轉型和新外貿茁壯成長的道路上,外貿新動能正在持續聚集。




02




出口最多的地區分布:

東盟超越,美國不放棄




從連續10年的調查結果看,美國、歐盟和東盟始終是我國外貿企業選擇出口最多的三大地區,美國和歐盟互不相讓,每年爭奪第1名,東盟則一直堅守在第3名。2021年調查結果顯示,東盟首次站上了第2名的位置,實現了超越;美國再次超過歐盟,排在第1位,歐盟則后退到了第3名(見圖6)。




此次東盟的超越與其10年來的不斷積累有關。繼2019年超越美國成為我國第二大貿易伙伴之后,2020年東盟超越歐盟,成為我國第一大貿易伙伴。根據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2021年1—8月,我國與東盟貿易總額為5 539.18億美元,同比增長33.3%,東盟穩穩地拿著“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這張王牌。東盟實現超越很難,付出了數年的積累,但是一旦超越,歐盟和美國就很難再折取桂冠了。東盟代表了新興貿易力量,其優秀表現體現了全球貿易新舊力量的相互制衡和博弈。總體上看,新興力量已經崛起,并且正在改變既定的貿易規則和秩序。




除了東盟,東歐作為一股新興力量也在嶄露頭角。為了反映外貿企業對中東市場的關注度,自2018年起,《進出口經理人》雜志將其列入調查項。當年中東便強勢排到了東盟之后,占據第4名,可謂風光無限。4年來,中東一直在“企業出口最多的國家和地區”調查項中排在第4名。中東連接亞洲、歐洲和非洲,是重要的交通樞紐,與中國之間的貿易潛力巨大,尚待進一步挖掘。




另外,自2020年開始,“一帶一路”加入調查項,當年排在第7位,2021年上升1位,并且企業選擇比例也有所上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我國對外貿易總額中的占比不斷提升。根據商務部發布的數據,2021年上半年,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貨物貿易額達5.35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7.5%,占我國外貿總額的29.6%。“一帶一路”帶來的貿易效應和投資效應正在源源不斷地釋放。




如果說我國與歐盟、日本、韓國等主要市場的貿易處于正常通道的話,那么,與美國的貿易就處于泥濘之中。自2018年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以來,中美貿易關系經歷了艱難的較量過程,很多外貿企業的出口實質上受到了影響。根據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2018—2020年這3年中國與美國貿易額分別為4 179.8億美元、3 731.9億美元、5 867.2億美元,分別同比下降2.3%、下降17.1%、增長9.8%。2021年前8個月,中美貿易總額為4 703.2億美元,同比大幅增長48%。由此可見,加征關稅和疫情對兩國貿易的不利影響慢慢有所消退。不同國家或地區的貿易總量與各自的市場容量和消費能力有關,即便美國頻繁挑起貿易摩擦挑戰全球化,但是作為世界兩大經濟體和兩大貨物貿易國,兩國的貿易在全球貿易格局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長期來看不太可能一直維持下滑態勢,持續增長仍是主旋律。




03




企業出口市場預期:謹慎中透著樂觀




從最近4年調查中企業對各出口市場的總體預期看,2018年,“持平”主導了企業的選擇,同時“增長”有一定的空間;2019年,“下降”風頭更勝,“持平”退居二線,“增長”則乏力;2020年,“下降”徹底主導企業選擇;2021年,“增長”占比提升,“下降”占比減少(見圖7)。2021年調查結果顯示,除了非洲市場,企業針對北美市場、日韓市場、東盟市場、歐盟市場、中東市場等剩余9個調查項選擇“增長”的比例均有所提高。與此同時,企業選擇“下降”的比例總體上有所減少。這說明,相比2020年調查結果,企業對大部分市場的出口預期呈現好轉的態勢,貫穿2020年的出口悲觀情緒有所改善,2021年整體上看企業謹慎中透著樂觀。




04




2021年出口規模和利潤預期:

釋放出積極信號




在“過去1年企業出口規模和利潤情況”調查項中,從連續6年的調查結果看,2016年出口低谷時,選擇“規模下降,利潤下降”的企業最多;2017年出口信心恢復之時,選擇“規模上升,利潤上升”的企業比例最高;2018年,受貿易摩擦影響,企業選擇“規模下降,利潤下降”的比例最高;2019年,選擇“規模上升,利潤上升”的企業比例再次登頂,為25.4%;2020年,企業選擇“規模下降,利潤下降”的比例高達32.8%,比2019年高出10.3個百分點,排在首位;2021年,選擇“規模上升,利潤上升”的企業比例相比2020年提高4.8個百分點,再次位居首位(見圖8)。這表明在國家各項貿易支持政策的綜合作用下,在總體經濟形勢向好的支撐下,在疫情防控給力以及數字化賦能外貿帶動下,過去1年企業出口情況有了明顯改觀。




對于“2021年出口規模和利潤的預期”調查項,2017—2019年,企業選擇“規模上升,利潤上升”的比例均最高,而2020年由于受到疫情干擾,企業選擇“規模下降,利潤下降”的比例高達62.1%,比2019年大幅提升34.9個百分點。2021年調查結果顯示,企業扛住了疫情壓力,逐漸走出2020年的出口低谷,選擇“規模持平,利潤持平”的比例最高;選擇“規模下降,利潤下降”的比例為22.9%,比2020年銳減39.2個百分點;選擇“規模上升,利潤上升”的比例也大幅上升,從2020年的6%提高到18.8%(見圖9)。總體上看,本次調查結果令人欣慰,企業對于2021年出口表現出積極的心態。




05




開拓國際市場的主要方式:

電商平臺拉力強勁




從調查結果看,企業選擇電子商務平臺方式的比例連續5年上升,從2017年的29.4%提高到了2021年的37.5%,并且2021年相比2020年比例提升最明顯,達6.2個百分點(見圖10)。2020年疫情發生之后,全球正常貿易往來一度中斷,出口短期內受阻。而以跨境電商為代表的外貿新業態新模式打破線下交易的不便,通過線上方式承接了部分出口重任,暢通了出口渠道,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外貿企業出口下滑導致的銷售損失,真正為我國“穩外貿”貢獻了不小的力量。不僅如此,跨境電商還顯示出了外貿數字化的抗風險性,為外貿企業數字化轉型樹立了支點。




另外,外貿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的主要傳統方式——參加展覽,疫情發生后遭遇重創,現在除了國內展會已經恢復,絕大多數國際展會仍處于停擺狀態。很多展會主辦方在絕望中求生存,開始運用數字化手段舉辦“云端”展會,取得了積極成效。未來,這種傳統方式將走向線上線下融合。




06




如何化解成本壓力:

長短期策略組合




從過去連續多年的調查結果看,企業化解出口成本上升壓力的方式基本無變化,排在前3位的一直是調整產品結構、技術改造和加強管理,但從2020年起調查結果出現洗牌,“通過談判讓進口商分擔”一路上升,2021年站上第1名(見圖11)。如前所述,最近兩年企業遭遇復雜的成本上升局面,原材料供給端的價格普遍上漲,勢必影響最終產品價格和銷售端。對于外貿企業來說,讓國外買家分擔成本壓力是直接且見效快的方式之一。同時,“向上游企業壓價”也是類似的方法,該調查項連續兩年保持在第4位。技術改造和調整產品結構是長期性的策略,它們可能不會當下便產生較好的效果,而是需要持續投入和優化,對于企業打牢可持續發展的根基有好處。在外貿企業開始深度參與全球價值鏈中高端競爭的關鍵時期,技術改造和調整產品結構顯得愈發重要。




07




打造自有品牌:

參與更高級別的國際競爭




從2014—2021年連續8年的調查結果看,選擇擁有自主品牌的企業占比一直在提高,分別是40%、45%、47% 、48%、51%、53%、55%、56%(見圖12)。在2020年“自有品牌占出口額的比重”調查項中,選擇自有品牌占出口額比重超過50%的企業最多,達到54.2%,比2020年提高12.1個百分點;選擇自有品牌占出口額比重在10%~50%(含)之間的企業比例為33.3%,比2020年略有上升;自有品牌占出口額比重少于10%的企業占12.5%(見圖13)。




過去,中國商品靠成本優勢和價格競爭叱咤于國際市場,大量企業通過代工模式參與全球供應鏈,但是僅能拿到微薄的利潤,處于競爭的初級階段,后來漸漸遇到了發展瓶頸。在當今世界上,掌握核心技術的那些國家擁有更大的話語權,特別是近些年通信行業關于高新技術的爭奪或打壓現象將高附加值競爭體現得淋漓盡致。關于自有品牌建設,很多年前我國外貿企業就開始提升日程,當然其中不乏成立之時即擁有100%自有品牌的新興企業。大量企業投入重金研發核心技術,優化產品結構,改善生產制造工藝流程和設備,甚至打造工業(產業)互聯網平臺,實施智能生產和柔性生產。這一切都將為自有品牌建設賦能,使企業在國際舞臺上展現出更大的品牌競爭力。




08




數字化手段:

化解貿易信息不對稱問題




從10年的調查結果看,關于“外貿企業希望得到哪些支持”,7個調查項的排序不變,排在前3位的始終是提供更多的海外市場信息、改善外貿企業融資環境、提供出口信用保險支持。2021年,這3個調查項占比分別為28.9%、21.6%、20.7%,其中提供更多的海外市場信息和提供出口信用保險支持占比都比2020年有所提升(見圖14)。




長期以來,貿易信息不對稱問題被忽視了,企業對于一手海外信息的渴求從未變過,如某個海外市場的經商環境、某個行業的競爭格局、采購商分布、消費者需求量和特點等。在貿易數字化趨勢下,貿易信息不對稱問題有望通過數字化的方式得到化解。同時,解決這個問題,外貿企業也要參與進來,而不是僅靠研究層面提供宏觀支持。這是因為最清楚海外市場的永遠是那些真正實地開展業務的外貿企業,它們更接地氣,更接近市場真相。所以,外貿企業有必要培養既懂業務又懂研究的綜合型人才。




09




疫情后,打造外貿行業數字化新棋局




為反映疫情對外貿造成的影響,自2020年起,調查加入了“疫情對出口企業的影響”調查項。2020年疫情嚴重之時,外貿企業首先體會到的是訂單減少,因此這個調查項的選擇比例最高。而到了2021年,物流貨運受阻從2020年的第3名前移到了第1名,企業選擇比例上升7個百分點,成為企業反饋的最突出的問題(見圖15)。隨著疫情狀況的好轉和國內外供應鏈的修復,訂單開始大量回流中國,除了醫療設備、“宅經濟”等火爆的商品,其他行業的商品貿易也逐漸恢復正常。然而,受港口擁堵等因素影響,國際物流“亂成了一鍋粥”,出現“一柜難求”“一艙難訂”現象,海運費飛升,企業即便訂單在手,商品可能也出不去。所以,物流貨運受阻成了2021年企業最為敏感的難題。




關于“何時能擺脫疫情影響”,企業選擇“2022年以后”的比例最高,達45.9%;選擇“2022年”的比例為43.3%;選擇“2021年下半年”的比例為10.8%(見圖16)。由此可見,大部分企業寄望于2022年及以后完全恢復正常經營。




最近兩年,貿易數字化的形象不斷強化,尤其疫情讓廣大國際貿易參與者看到了數字化貿易方式的抗風險實力,其中以跨境電商為樣板。當你還在寄望于疫情過去再重啟線下業務時,別人可能已經用大數據驅動海外銷售了。不少企業已經自內而外實施數字化轉型,取得了積極成效。不過,貿易數字化剛剛開始,全面擁抱數字化是一項系統性的工作,整個外貿行業任重道遠。




10




企業最需要的外貿服務:

物流異軍突起,認證平穩運行




在2020年調查中,企業最需要的外貿服務前5名分別是:買方資信調查、信息咨詢、電子商務、展覽和認證。而到2021年,物流從2020年的倒數第3名強勢來到第1名,大幅提高14.5個百分點,調查實施10年來尚屬首次。這一調查結果印證了上述“疫情對出口企業的影響”調查項排序結果——物流貨運受阻是最突出的問題。可見,企業急切盼望國際物流市場恢復如常,需要切合實際情況的物流服務。另外,電子商務從第3名上升到第2名,企業選擇比例為17.6%,比2020年上升4.3個百分點。這也與疫情造成傳統線下出口受阻、線上貿易崛起的現實相映照。其余調查項的排序為展覽、買方資信調查、認證、信息咨詢、金融、保險、法律和其他(見圖17)。




外貿企業最信賴的檢測認證機構

2021年是全球疫情暴發的第二個年頭,對檢測認證行業來說,疫情因素帶來的業務沖擊已慢慢趨于平緩,中國區業務的恢復也為檢測認證機構全球業務增長注入一劑強心劑。因此2021年這份榜單的排名似乎更有說服力。




上市公司2021年上半年財務報表(以下簡稱“財報”)顯示,SGS、Intertek天祥集團、法國必維集團(BV)等全球檢測巨頭整體營業收入和利潤數據都有所上升。其中,SGS集團2021年上半年財報顯示,其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7.9%,調整后運營利潤為4.26億歐元(以當日瑞士法郎與歐元匯率計算),同比增長14.8%。其中,增長比例排在前3名的業務分別為:營養與健康,增長35.3%;知識與管理,增長26.2%;工業與環境,增長21.2%。必維集團2021年上半年財報顯示,其營業收入同比增長9.9%,集團6項業務收入均實現有機增長,調整后營業利潤為3.782億歐元。Intertek天祥集團2021年上半年財報顯示,其營業收入同比增長5.8%,調整后營業利潤達2.38億歐元(以當日英鎊與歐元匯率計算)。




與此同時,中國檢測認證市場仍然保持增長。得益于中國疫情的有效控制,全球檢測認證機構在中國市場的業務均取得了增長,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疫情帶來的全球其他區域業務的下降,中國區業務無疑成為這些公司全球業務的亮點。




2021年,檢測認證機構品牌信賴度調查結果顯示,在中國市場,最受外貿企業信賴的檢測認證品牌第1名依舊是瑞士檢測巨頭SGS(見圖18)。2021年上半年,其所有戰略業務單元和業務地區收入均取得兩位數以上的增長。在中國區,2021年上半年,SGS在電子電氣、綠色供應鏈、低碳及工業領域均有建樹,先后為華為、中興通訊、比亞迪、海康威視、殼牌、巴斯夫等國內外知名企業提供安全證書及服務。本次調查顯示,SGS仍然捍衛了自己的行業龍頭地位,在這份榜單中,其繼續保持對第1名的領先優勢,2021年領先第2名3.3個百分點。




德國萊茵TüV集團(TüV Rheinland Group)依然占據2021年榜單的次席,近幾年來,德國萊茵TüV集團在這份榜單中的排名相對比較穩定。得益于疫情期線上經濟的加速增長,其大中華區在電商領域的測試審核業務同比增長80%以上。與此同時,在汽車、職業教育、網絡信息安全、氫能等領域,德國萊茵TüV集團也有了新的突破,如奇瑞捷途的智能健康生態汽車項目、長城汽車的網絡安全認證項目,以及與陽光電源簽署了氫能安全戰略合作協議等。在2021年最受外貿企業信賴的檢測認證機構榜單中,德國萊茵TüV集團繼續對第3名保持2個百分點的優勢。




2021年最受外貿企業信賴的檢測認證機構第3名仍然是來自德國的公司——TüV南德意志集團(TüV SüD China),排名與2020年持平。目前來看,疫情對TüV南德意志集團大中華區業務的影響有限,其整體業績仍在穩定增長,特別是醫療與健康服務,作為其大中華區的重要業務單元,業績增長亮眼。同時,新能源產業、儲能、智能駕駛、信息安全、綠氫等業務將是TüV南德意志集團針對中國本地化市場重點發展的領域。2021年,TüV南德意志集團覆蓋智慧能源、智能交通、智能制造檢測及認證能力的廣州智能產業測試中心將正式開業;其常州軌道交通實驗室也再次擴建升級,將于2021年11月開業。




英國Intertek天祥集團位列2021年這份榜單的第4名。半年報顯示,2021年Intertek天祥集團營業收入達13.176億英鎊,同比增長5.8%,業績表現強勁。2021年上半年,其推出了Intertek CarbonZero認證,能夠在全球范圍提供碳中和服務;啟動WindAware數據智能解決方案,幫助風電組織及運營商實現實時決策。在中國區,Intertek天祥集團在大健康領域增長顯著,開展了中藥種植基地認證,新建了廣州化妝品功效實驗室、擴建了上海食品實驗室;持續推進自愿性認證項目,TICK認證、Clear air認證、ITS安心認證三大認證取得成效。




作為深耕中國市場40年的老牌檢測認證機構,美國檢測認證公司UL在2021年最受外貿企業信賴的檢測認證機構調查中位列榜單第5名。創新、安全、可持續一直是UL在這一行業保持領先的關鍵詞。無論是市場宣稱驗證標志(UL Verified Mark)的推出,還是2020年全球首家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實驗室的正式營業,抑或提出了嚴苛的廢棄物零填埋標準UL 2799,UL都在踐行這一發展理念。




法國必維集團仍然位列這份榜單的第6名。




本土民營檢測認證機構華測檢測集團在2021年整個榜單中排名第7位,比上年度有所提升,超越國有檢測巨頭CQC。在經歷疫情考驗的第二年,華測檢測集團2021年上半年業績表現突出,營業收入增長35.08%,歸母凈利潤增長56.67%。四大主營業務均實現了20%以上的同比增長,其中生命科學業務增長高達39.95%。華測檢測集團正在加大對醫藥醫學、新能源汽車及自動駕駛、半導體芯片、大交通等領域的投入。正如其總裁申屠獻忠所言,CTI華測檢測在某些領域,如環境檢測、食品檢測,“跑馬圈地”已經結束,而在新的戰略方向上將用“二次創業”的精神加碼前進。




選擇檢測認證機構的主要依據

2021年調查結果顯示,在選擇檢測認證機構的主要依據上,企業品牌知名度這一選項在選擇依據中占28.8%,比2020年下降8.9個百分點(見圖19)。這是歷年來下降最大的一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疫情期企業在選擇服務時對品牌的謹慎性。與2020年相比,根據采購商要求和價格這兩個依據的選擇比例都有所提高,分別31.8%和24.2%(2020年這兩項比重分別為27.4%和18.9%),顯然這一變化與疫情的影響有直接關系。在服務態度選項上,2021年占比達到13.6%,與2020年的調查結果基本持平。




在檢測認證機構迫切需要提高的方面調查中,性價比和服務態度兩項都有所上升,占比分別達到28.4%和20.9%。相反,服務效率同比下降6.7個百分點,專業度同比下降6.2個百分點(見圖20)。性價比和服務態度兩項選擇比例有所上升,這點與上面提到的選擇檢測認證機構依據的調查結果也保持一致。在貿易環境不景氣情形下,企業在預算支出上不得不保持謹慎。




2021年調查結果顯示,在對檢測認證服務的投入上,32.4%的企業選擇與2020年持平,比2020年下降8.6個百分點;37.8%的企業表示會上調2021年的該項支出,占比提升1.7個百分點;另有29.7%的企業表示會下調此項支出,比2020年增加6.7個百分點(見圖21)。從2021年外貿企業對檢測認證服務投入的情況看,整體與2020年相比有所下降。選擇持平和增加投入兩項占比總共達70.2%,比2020年降低6個百分點,而下調此類支出的比例連續3年保持增長。考慮到當前經濟形勢和貿易環境,這一結果也在意料之中。




10年來,我國不僅成為第一大貨物貿易國,而且開辟了“一帶一路”新市場,但對外貿易始終被一些老問題困擾,加之又迎來了數字時代造就的全新環境,未來還將面臨復雜的國際貿易局勢。國家高瞻遠矚、布局未來,出臺了不少政策性文件,如2019年11月發布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推進貿易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2020年11月發布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對外貿易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2021年7月發布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的意見》。毫無疑問,高質量發展、創新發展等已成為我國對外貿易主旋律。該如何做到這些方面?數字化是關鍵抓手。下一個10年,外貿數字化轉型將全面、深入鋪開,機會就在當下。

(來源:進出口經理人)

上一篇:四部委“打騙打虛”專項行動來襲,外貿出口企業要小心!


相關文章:

杭州市濱江區偉業路3號

業務熱線(微信同號):18143453325

業務郵箱:2848414880@qq.com

業務QQ:2848414880

目標:致力于幫助中國企業出海淘金

使命:為國內企業跨境出海提供動力支持

愿景:打造用戶期待和尊重的外貿服務商

Copy © 外貿巴巴 www.askpx.com 版權所有備案號:浙ICP備18013128號-2
亚洲黄色图片视频| 免费看黃色AAAAAA?片| 欧美黄片一区成人| 大型成人一级视频网址| 特级毛片在线观看| 成人a片免费试看| 成人AV免费亚洲乱人伦| a片免费视频试看十分钟| 最黄日本毛片AV综合另类| 亚洲欧美综合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久久 | 日本中文字幕不卡一区| 五月天自拍视频毛片无限看| 欧美黄色网络自拍偷拍第一页| 三级大片无码中文字幕14p| 人人妻人人搞婷婷夜色| 亚洲最新av电影| 成人精品毛片9色婷婷| 日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www| 不卡的av每日更新| 日韩一级精彩免费视频| 中文字幕亚洲无码在线| 国产手机偷窥AV| 97精品视频大全| 亚洲黄色一级VA片| 日韩成人毛片电别线上播放| 黄色网网站欧美日本免费| 毛片地址大全色久导航| 亚洲无码高清黄片| 免费一级A片看在线毛片| 亚洲在线中文字幕| 内射毛片内射国产夫妻|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免费,| 最新在线观看黄片| 国产一级无码黄色电影| 97欧美日韩三a级毛片| 亚洲婷婷天堂亚洲无码91搞| 亚洲四级成人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911精品人人干视频| 高清无码在线不卡视频|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黄色片999色黄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