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義烏與阿里巴巴簽署戰略合作協議,eWTP全球創新中心落戶義烏。
義烏市委書記表示義烏目前正在爭取自貿區資格,而未來若自貿區成立仍和阿里一起干。
這非義烏和阿里巴巴的今年的第一次合作了。早在1月7日,義烏市和阿里旗下的菜鳥網絡合作,義烏市作為菜鳥的智能物流骨干網節點,雙方一起打造“全球買 全球賣”的新格局。
阿里巴巴的中國智能物流骨干網(簡稱CSN)早在2013年5月就開始啟動,其中國內節點城市8個,國際節點城市6個,其目的是在國內打造24小時貨運必達的網絡,在國外沿一帶一路在全球范圍內實現72小時到達。根據阿里預測,未來幾年將有超過100萬種原產進口商品通過CSN進入中國,這對于義烏這座以小商品出口為主的城市來說,將是一個巨大的新市場。
義烏乘政策東風
其實義烏和阿里巴巴緊密合作,即是國內電商影響擴大的結果,也是國家政策導向的必然。
國家層面:在去年的7月1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擇優選擇電商基礎條件好、進出口發展潛力大的地方新設一批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而最終選定的22個城市有北京、呼和浩特、沈陽、長春、哈爾濱、南京、南昌、武漢、長沙、南寧、海口、貴陽、昆明、西安、蘭州、廈門、唐山、無錫、威海、珠海、東莞、
義烏等。
浙江省規劃:今年6月3日,浙江發布實施《加快推進海港陸港空港信息港“四港”聯動發展建設方案》。《方案》提出“141”六大示范工程,即一平臺、四樞紐(杭州空公鐵聯運、寧波海公鐵聯運、嘉興海河聯運、舟山江海聯運)、一城市(
義烏)。
要知道,目前的義烏快遞業務量位列
全國第4位,僅次于廣州市、上海市、深圳市,國內的快遞公司基本在義烏設有分撥中心,全球海運20強已有17家在義烏設點,義烏已形成面向國內、海外各大洲的貨物運輸配送網絡。
義烏市計劃:1月7日義烏提交的《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驗區框架方案》得到浙江省委省政府批復,2月27日,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驗區管委會掛牌,管委會將被賦予省級權限內改革開放的最大自主權。
義烏市計劃到2020年基本建成世界領先的國際小商品貿易中心,到2035年建成高水平的世界“小商品之都”。可以說,從國家到浙江省,再到義烏市的一系列政策的提出和落實,義烏未來的發展必然和國內外電商發展徹底緊密結合在一起。
小商品城:從房地產化到去房地產化
而在義烏,要找出一家代表性的企業,當屬創建于1982年義烏小商品城,作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發市場,2018年中國小商品城市場成交額1358億元,連續28年登上全國專業市場榜首,已成為義烏市的一張國際名片。
但是我們看到,公司2018年的營收、利潤情況卻并不樂觀,2018年營收同比跌去近6.5成,扣非凈利潤跌去近八成,這是為何呢?而根據公司年報顯示,主要是由于上期錢塘印象與浦江綠谷一期本期集中交付、本期荷塘月色等存量銷售同比下降,導致房地產板塊結轉收入90.68%所致。
從上圖可見公司營業收入從2015年-2017年連續3年大幅增長,收入增長主要原因就是2018年收入大跌的地產銷售。
從2011年到2018年公司收入結構來看,公司2014、2015房地產收入分別同比直接翻了8倍和7倍,2013-2017年房地產收入增長了150多倍,而這期間剛好是我國實行棚改貨幣化階段,到2017年房產開發利潤貢獻率超過50%,基本上這5年小商品城乘了房地產行業爆發的東風,徹底成為一家房地產開發企業,盡管公司收入、利潤增長,但股票市場卻一塌糊涂。
然而,轉變隨即而來,2018年國家嚴格把控房地產,三四線城市火熱樓市降溫,而其開發的房產項目主要分布在義烏市周邊,相關收入因此大幅下滑。
目前公司房產在售項目主要在義烏、浦江、南昌,合計價值約15億左右。其中義烏待售面積7020平方,價值近1億元;浦江待售面積 9.6萬平方,價值9.78億元;南昌待售面積2.15萬平方,價值約4.4億。
而儲備的土地有遼寧鞍山海城二期16.98萬平米,以及去年年底以 6.34億元競得5.23萬平方米義烏市蘇溪鎮鎮前街與長府路交叉口南側地塊居住、商業使用權。
可以說,從公司待售情況和儲備土地情況來看,未來房地產行業能給公司帶來收入或將和2018年相對持平,公司將逐漸從房地產開發行業抽身。而在公司去房地產化后,在市場經營這一主營業務短期內難以取得突破性發展情況下,公司又有那些舉措值得期待呢?
回歸主營,瞄準跨境電商
義烏作為70%產品出口到227 個國家和地區外貿型市場,出口以強剛需產品為主,不易受單個國家和地區變動影響,即使2018年,小商品城的市場總成交額也保持在10%以上的增速。
面對公司從地產抽身,市場經營收入增長陷入停滯情況下,育新的利潤增長點,成為企業的當務之急,而這一次小商品城瞄準的是跨境電商。
公司計劃在2019年在資本市場融資50 億元以發展“數據+金融+貿易”戰略,構建四新興大業務板塊(
進口貿易、產業服務、供應鏈和國際拓展),促進實體市場向全球中小微企業貿易服務平臺轉變,從市場管理者向商業運營商轉變。
而在中國,要做跨境電商平臺,除了政府政策支持,難以繞開的就是阿里巴巴,這也是義烏市為何多次和阿里及其旗下企業合作的原因,而阿里也同樣看中義烏的貿易資源,雙方合作自然一蹴而就。
作者:金萊